2023/10/24

室內導航助人走出迷宮 - 信報財經新聞, EJ Tech

網上版請按此

 

室內導航助人走出迷宮

歐美調查發現,人一生中平均有九成時間都在室內度過。港人情況亦相似,大部分時間均逗留於家居、辦公室、學校或商場等。在街上覓路導航,我們會依賴全球定位系統(GPS),但一進入室內,便要另想辦法。

在醫院、會議中心、大學校園、工業園、企業園區或機場等大型設施內,用戶及訪客往往如走進迷宮,缺乏導航,覓路不易,這時需先進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提供室內定位;大型音樂會和體育活動的策劃者,更要使用室內地圖規劃演出流程及人潮管理等安全措施。

美國太空總署(NASA)充分運用這些先進科技,旗下蘭利研究中心佔地764英畝(約相當於17個香港科學園大小),在200多座建築物內設有一系列飛機及航空儀器測試設施。一方面,蘭利GIS團隊創建了整個研究中心的數碼分身,以便日常營運和維修。另一方面,為更好地給3000多名員工分配空間,管理人員透過GIS規劃,考慮所需空間大小、與各種實驗室及研究設施距離和協同作用、電力及供水設施、建築安全,以及相關部門之間是否就近等因素,務求既縮減每人的辦公室面積以節流和減排,又能提升用戶滿意度,最重要的是,可預見每種方案成本及優劣,再加以比較。

另一例子是愛爾蘭最繁忙的都柏林機場,2018年接待了3150萬名乘客,每周處理2300多個航班(香港國際機場今年6月處理330萬旅客人次、2.2萬架次飛機起降,相比下更加繁忙),在航班延誤(要安排另一個登機閘位嗎?)、處理惡劣天氣(掃雪車和監控維修人員能否跟上進度?)和其他突發事件時,營運團隊通過GIS即時共享資訊,不斷更新飛機及客流數據,從而作出更好更快的決策,保持機場運行良好。

這些暢順運作背後,除依靠GIS外,更需完善的三維(3D)數碼地圖。因此我喜見地政總署2020年開展一個創建3D室內地圖的先導計劃,涵蓋九龍東158幢建築物,包括工商業大廈、醫院和診所,以及港鐵站等公共設施。

該署正分階段開發全港1250幢建築物及建築物內可通達部分的3D地圖,預定2024年第二季完成。

不過,要讓大眾享用3D室內地圖資訊,需徵得相關建築物的業主或物業管理公司同意,期望有關方面可大開方便之門,以便公私營機構尤其初創開發各種3D室內及路線應用程式,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