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智慧城市5.0實例 - 信報財經新聞, EJ Tech

網上版請按此

 

智慧城市5.0實例

2022/23年度政府部門獲資助的科技項目總數22個,其中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的應用超過半數,這是可喜現象;可是,同樣是先進科技的地理資訊系統(GIS)卻不及三分一,顯見政府內部仍需多了解地理空間智慧的重要性。

事實上,AI搭配GIS,又稱為地理空間人工智能(GeoAI),其創新應用在外地已日漸普及。

前港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在筆者剛出版的《智慧城市 5.0》一書中,簡潔點出GIS和AI如何巧妙配合:「在尖端AI技術輔助下,不同來源的海量數據,無論是來自傳感器、社交媒體或流動裝置,格式是結構化抑或非結構化,都可由嶄新的GIS及地理空間分析工具協助收集、分析和將之可視化。通過把這些三維數據,轉化成精準和切實可行的見解,城市便可以在資源分配、基建發展和服務交付方面,作出更明智的決策。」

從縮短應對天災的時間、了解社區設施是否追上人口結構變化、預測道路和基建設施的損耗、追蹤生物多樣性受城市化影響的程度;到「數碼分身」(Digital Twin)改進建築、工程和建造(AEC)行業的項目管理、識別潛在風險並優化效率,都體現GeoAI用途的廣泛。故此,林偉喬指出,「GIS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而倡議採用這些先進科技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 5.0」,「對正在建設的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願景可謂別具意義」。

提到新發展區,令我不期然想到近年歐洲最具規模的一個開發項目:奧地利維也納的河濱小城亞斯伯恩(Aspern Seestadt),佔地800公頃(交椅洲人工島為1000公頃),預計在2030年完工。該區由一個1977年關閉的舊機場改建,落成後,人工湖畔既有優質的公營房屋、便利的公共交通、豐富的休閒和綠化設施,更有完善社區生活配套等。

在當中,GIS扮演了重要角色,從規劃和施工初期,互動地圖儀表板便用以展示項目進度;規劃師和建築師又透過這個平台匯集龐雜的資訊,包含電腦輔助設計(CAD)繪圖和建築訊息模擬(BIM)數據,方便整個規劃、建造、營運和銷售的流程。更關鍵的是,GIS協助制定該區潔淨能源和低碳發展策略,確保平衡可持續性和宜居程度,充分實踐「智慧城市 5.0」的理念,無怪項目被視為智慧城市的試點。

香港又如何?我寄望政府能盡快提升地理空間智慧,尤其在新發展區多加運用,為下一代創建既環保又強韌的生活環境。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