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人工智能加GIS帶遊客穿越古今 - 信報財經新聞, EJ Tech

網上版請按此

 

 

人工智能加GIS帶遊客穿越古今

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的產業,10年前曾佔本地生產總值達5%,提供近27萬個職位。過往我們有購物和美食天堂之稱,但疫情過後,遊客轉向「深度遊」及年輕人流行的「窮遊」(小紅書語),因此亟待開拓新的旅遊焦點。新一份《施政報告》因此提出發展特色主題旅遊,包括國家歷史、綠色生態、藍色資源、傳統文化、潮流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晚間探索等,更多面地展現香港文化面貌的主題旅遊。同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宣布成立「智慧旅遊工作組」,制定措施,透過智能科技提升旅客體驗及提供便利旅遊服務。

我頗欣賞2022年底推出為期3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該計劃旨在開發更多具文化及古蹟元素的旅遊路線和產品,例如位於西營盤高街2號的舊精神病院,富神秘感與話題性,是文旅融合的好例子。

其實香港的文化古蹟不少,為人熟悉的有淺水灣酒店(現稱影灣園),《老人與海》作家海明威、影星馬龍白蘭度都曾經入住,張愛玲名作《傾城之戀》的改編電影也在此取景,今天仍留有他們的點滴印記,加上歐陸式建築和傳統英式下午茶,是香港獨一無二的景致。

而本地的綠色生態早已為歐美及日本旅客推崇,獲外媒如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及《國家地理雜誌》稱為「香港最佳市區遠足路線」的龍脊是表表者。這裏距離筲箕灣巴士總站不過半小時車程,而且方便易行,沿途可飽覽南中國海、石澳、赤柱一帶的壯麗景色,偶然更會遇上滑翔飛行傘,令人倍感心曠神怡。

然而,個別景點難以吸引遊客一再回訪,如何引導不同興趣的旅客體會本地的多姿多采和獨特韻味,令他們依依不捨?我認為善用先進科技非常重要。舉例當局可利用無人機與人工智能,配合地理資訊系統(GIS)發展古今穿越。最典型做法是:為特定主題或行業而設的地圖添上建議路線,配合角色扮演和故事地圖(StoryMap)的互動元素,把沿途景點以3D模型或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呈現,再加上歷史、傳說、特色手信、餐飲等資訊共冶一爐的手機應用程式,令遊人充分了解其中底藴,增添旅遊樂趣。

要增加創意,最好連結年輕人,可為傳統景點帶來不一樣的視角,或發掘新的景點。如此一來更有利吸引大灣區遊客來港旅遊,增加文化融合。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