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港產智能讀唇器、隱藏式助聽智能手環及智能字幕眼鏡,科技讓聽障人士遠離孤獨 - 經濟通etnet

網上版請按此

港產智能讀唇器、隱藏式助聽智能手環及智能字幕眼鏡,科技讓聽障人士遠離孤獨

有國際研究指出,聽障人士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比例,較一般人高出2至3倍。另有本港非牟利機構早前訪問了196位聾人及弱聽人士,發現接近六成患有情緒困擾的受訪者都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或接受公共精神健康服務,而長者情況更為顯著。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引述文獻表示,聽障長者患上抑鬱症的風險較高,而產生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更高2至5倍。中文大學醫學院聯同新界東醫院聯網曾經研究,以323名60歲以上長者為對象,225人報稱有聽力障礙,當中輕度至中度聽障長者中,26%患有腦退化;嚴重聽障長者中,則有一半患有腦退化。

助聽器可方便聽障人士與人溝通並緩和聽力退化,本應是他們改善生活的利器。然而,現實生活中,願意佩戴助聽器的聽障人士卻不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的數據,目前僅17%的聽障人士會經常佩戴助聽器,大部分人不是怕被標籤,便是討厭雜聲蓋過想聽的說話,造成困擾兼頭痛。不過,現今科技已為這些問題帶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香港城市大學兩位畢業生,於2019年發明了一款隱藏式助聽智能手環,可作為助聽器的替代品。手環具備無線聲音接收器,而結合具聲紋辨識功能的應用程式和降噪等技術。當手環接收到用戶的自定單詞,如他的名字,就會震動,提醒用戶身邊有人正要跟他說話,使他集中意識並留意說話內容,同時備有聲量震動提示功能,聽障人士可從而控制說話聲量,以免出現聲量過大的情況。另有本地初創研發了一副智能字幕眼鏡,運作是透過聲音變成文字的應用程式,把說話以文字呈現在眼鏡的鏡片上。聽障人士只要戴上這款眼鏡,便能即時看到說話內容,有助日常溝通。

早前香港科技大學有兩名學生發明了一款智能讀唇器,聽障人士可以通過裝置接收視覺訊息,毋須再依賴音頻訊息。讀唇器應用人工智能,以相機將人的說話即時串流到一個遠程裝置,可從不同長度序列的短片與文本配對。

根據世衛的統計,全球目前約有4.66億人受聽障困擾,而到了2050年,人數相信會增加至9億,佔全球總人口近一成。現時香港人口急劇老化,預計聽障人士的數目將進一步增加。面對這個挑戰,我們需要持續推動科技研發,打造更多創新方案協助聽障人士與社會連繫。同時,社區也要加強教育及宣傳,讓城市變得包容有愛,讓聽障人士遠離孤獨。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