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5

穿戴式科技 你只知道手環? - 《南華早報》中文網

穿戴式科技 你只知道手環?

二月是新春假期、三月尾又是復活節假,期間少不了吃吃喝喝,所以坊間充滿健康飲食建議;但原來飲食打電玩看電視時長坐不動,也一樣有害健康。

60多年前英國權威醫學期刊《刺針》(Lancet)刊登一項研究,發現站着工作的巴士售票員,患心臟病機會比坐着的巴士司機低出一半;年前有雜誌《Runner's World》說長坐的禍害好比吸煙("Sitting is the New Smoking"),即使有經常運動的人也不能倖免:文中引述一項研究,顯示男士每天坐著工作6小時,更會增加18%患心臟病致死的風險;一個追蹤17,000名加拿大人長達12年的研究,更發現不論年紀、體重和運動多少,結果都是你坐得愈多,壽命愈短......

身邊注意健康的朋友近年都自覺要多動一點,配備智能手環自然成為時尚。

智能手環是目前「穿戴式科技」(英文名稱多樣,有 Wearable Technology、Wearable Device、Tech Tog或 Fashion Electronics等)最流行的產品。穿戴式科技或裝置,泛指衣物或配件融合了電腦及先進的電子科技,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參與其中的,有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如Google和Apple,但也有不少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根據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引述一個市場調查,估計投資界於2015年為研發穿戴式裝置的初創公司投入了10億美元的資金。

隨著人口老化,健康議題日益受關注,因此簡單易用的穿戴式産品近年熱火朝天,例如與智能手機配合使用的手錶和眼鏡、獨立使用的手環手帶、黏貼式的「紋身」、如藍牙耳機的附著裝置、智能衣著等百花齊放。

它們一般可以觀測穿戴者的活動情況,如消耗的熱量、步行的距離、睡眠的時間及深層睡眠的時數等;不少也可量度基本健康指數,如心跳、脈搏、血壓、情緒壓力,數據資料可儲存及上載到電腦。如果配備了GPS(全球定位系統),更有助家人或醫療人員追蹤跟進穿戴者的情況,因此也有家長給孩子戴備這些裝置以防他們迷路或走失。

現下最流行的穿戴式智能裝置,首推手環,其中如 Fitbit 賣得火紅,營業額由2014年的近7億5千萬美元,估計2015年全年會達18億美元,增幅近一倍半。

可是這些手環手帶監測的數據只可用作參考,因為根據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市面上穿戴式裝置的準確度與正規醫療儀器相比,前者的誤差為15%-18%。

同時,業界已經在發展具有更大醫療效用的裝置。

例如可偵測腦部受損(如腦震盪、腦退化跡象)的頭帶、監察血液中含氧量的黏貼式「紋身」、能夠量度健康指數還有最近吃藥成效和份量的「數碼藥丸」、不用捱照胃鏡腸鏡之苦的「鏡頭藥丸」......

有些產品剛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批,即將正式面世。

不過,這些都是「被動式」的監測,即身體出了狀況才後知後覺,有產品卻助人預早發現問題並加以改善。

在英國,單是2013和2014年便有近三成半病例與工作引致的焦慮和壓力有關,這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公司業績。針對這個問題,有些穿戴式產品聲稱可以「訓練腦袋」:太緊張時會使你鬆弛下來,疲倦時可以振奮人心。

例如哈佛和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便製作了一種附著在額頭側的黏貼,產品會傳遞安全的低頻電波影響腦神經,改善穿戴者的情緒。

與健康醫療相關的穿戴產品只是這個範疇的冰山一角,用於遊戲、通訊更是前途無限。

根據羅兵咸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調查,這方面的產品銷售到2018年估計會達1億3000萬部;同時,千禧一代(millennials,大約指生於1980年代到2000年代早期,即現在30多歲或以下的人)早已視社交網絡為生活必需品,重視程度比一般大眾高三倍,所以能讓他們隨時上傳生活資訊的功能,是穿戴式裝置成功的關鍵。

同時,一項由美國勞動力智庫組織 The Workforce Institute 舉辦的「The Wearables at Work」調查,網上訪問了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洲、印度等九千多名成年人。結果顯示,中國對穿戴式新科技的接受程度甚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穿戴式裝置的中國受訪者高達73%,是美國(13%)的5倍多,從中可見中國市場的潛力優厚。

隨著穿戴式裝置的設計更用者為本、簡單方便兼價格大眾化,這些產品前途秀麗;同時它紀錄和滙集了大量數據,也有利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發展,以至智慧城市及生活的拓展。

一年之計在於春,希望年輕人和我一樣,新一年中工作不忘健康之餘,也能從穿戴式科技中找到靈感,改善人類福祉,讓自己的無限創意得以發揮。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理學博士,太平紳士(JP),是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IT創業者,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率先將地理資訊系統(GIS)科技引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