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

登記電子病歷互通 盡享完善醫療服務 - Recruit

網上版請按此

登記電子病歷互通 盡享完善醫療服務

從今年3月13日起,公私營醫院和私家診所醫生在病人授權下,參與了「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的醫生可讀取病人的病歷資料,方便穿梭公私營醫療機構間求診的病人,讓醫護人員更全面掌握病情,減少醫療失誤,也可避免病人重複做不必要的檢查。

可是目前全港3,000多間私家診所中,只有1%即約30間有意參加,當局可努力的空間著實不少。要私營醫療機構參與絕非易事,譬如近鄰的新加坡,全國大約1,500私家醫生提供了8成基層醫療服務。當局在2011年推出公私營醫療機構、診所互通的「國家電子健康紀錄」,實行了4年,錄得37%私家診所參與,仍有近2 / 3未為所動。

台灣呢?由於實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醫療服務收費廉宜,民眾每年平均就醫15次,有不少重複檢查與用藥的情況。台灣自2007年通過「推動實施電子病歷子計劃」,不過當地17,000多間私家診所的反應似乎也很冷淡。衛生福利部曾分享經驗說,由於診所間競爭激烈,所以推行病歷互通初期最好提供經濟補助,然後要在法規上用力。簡單來說就是軟硬兼私。


丹麥就是因為軟硬兼私,所以在發展電子健康方面非常成功:98%的基層醫療服務,即一般私家診所都全面使用電子病歷互通系統。丹麥人口500多萬,基層醫療人員約3,000名。在1994年,丹麥制定全國系統標準,方便不同醫療機構間的資訊交流互通。


不過,項目在早期是自願參加的,當時也只有15%基層醫生加入。推行不足10年,參加數字已躍升至超過9成,原因是大家看到以新制式來傳輸通訊的便利──從X光片報告、藥單以至化驗結果等也可用到;同時,經濟誘因也很重要:使用電子病歷的醫生可以更快收到醫療賬款......到2004年,丹麥也順理成章由醫生自願參加變成規定加入,造就了她在電子病歷互通全球領先的佳績。


當然每個地方有它的特點,而電子病歷互通牽連廣泛,要完善推行實在有賴各方努力。作為市民一分子,希望大家可以立即為自己和家人登記參加,也促使自己的私家醫生參與,讓我們往後可以享受到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理學博士,太平紳士(JP),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 IT 創業者,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率先將地理資訊系統(GIS)科技引入香港,提倡利用科技推動環保、教育、醫療等事業,致力建設更美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