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沙士」一役後,香港政府痛定思痛,每有可能引致傳染病爆發的危機,都嚴陣以待,禽流感如此,近日鬧得滿城風雨的甲型H1N1流感更是如此。上位者認真對待,普羅大眾亦不敢怠慢,一度令藥房銷售的口罩斷市,緊張氣氛席捲全城。政府吸取了「沙士」教訓後,早在甲型H1N1流感仍於彼邦肆虐時,已呼籲市民做好防範措施,然而,單靠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到人多擠逼的地方,是否就足夠應付流感大爆發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應從更富前瞻性的層面去考慮。所謂更有前瞻性的層面,是指從預防和優化醫療服務質素着手。早在「沙士」疫情告一段落後,政府隨即在○四年成立衞生及防護中心,加強傳染病監測系統及網絡,為日後的抗疫工作未雨綢繆,這就是從預防的角度出發。過去幾年,中心不斷進行流行病學監測及數據分析,制定風險通報機制及行動計畫,並加強醫管局與私營醫生之間的網絡機制,這些工作都有賴資訊科技去配合完成。
可協助探究病源
其實,早在「沙士」蔓延時,政府亦曾有效地應用資訊科技去監察及追查疫症,例如利用「地理訊息系統」追查疫症源頭及擴散範圍等。因此,在面對今次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擴散的事件,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更有效地利用資訊科技,從速推行與電子醫療有關的計畫,以強化風險通報系統,加強衞生當局、私營醫生和地區之間的網絡及聯繫,協助探究病源和收集數據。
事實上,香港政府在推行醫療電子化方面已做了不少準備功夫。醫療改革諮詢文件中就提到建立「全港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是改善醫療服務質素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有了這個系統,原則上各公私營醫療機構就可以互通病歷,在傳送、接收、複製和貯存病歷時更方便,也可減省病人在轉換醫護機構時不必要的重複化驗和診斷。對於疫症處理,這個系統亦能發揮功效,一方面,有系統的電子病歷有助監測醫護環境的感染,預防及應付新病症;另一方面,病歷電子化也有助提高從各個界別收集傳染病數據的效率,令主診醫生可以長期跟進各患者的情況,醫療部門亦能有效監察傳染病的進展。此外,由於醫院之間的溝通更便捷,可以加快處理有傳染病徵狀的個案,縮短市民的延醫時間,以及減少因誤診而令疫症擴散的風險。
系統互通刻不容緩
可惜的是,在過往的日子裏,由於各公私營醫療機構各自構建自己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而未有訂立及遵循一套各方都認同的標準,以致不同醫療機構的電子健康記錄未能進行互通。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專責統籌和處理電子健康記錄的機構,以制訂並推行一套統一的標準,早日達到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的目標。
在短短六年間,致命疫症大流行的恐慌已多次籠罩香港,性命攸關,如何進行「全港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以便有效監察及預防致命疫症已是刻不容緩的事。過去幾年,醫護界及資訊科技界已共同努力,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建構及發展電子化醫療訊息系統的藍圖,而政府亦已承諾撥款推行「全港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我們希望政府能盡快成立一個專責的行政機構或小組,負責聯繫各界別持分者,統籌及實行此項計畫及其他已規劃好的電子醫療項目,盡快將既定計畫付諸實行,否則待新一輪疫症爆發時才行動,恐怕為時晚矣。
鄧淑明博士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