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我城未來我「話事」
最近有調查顯示香港人很不快樂,當中30歲以下受訪者的快樂指數跌幅最大,為有紀錄以來最低。其實近年社會瀰漫怨氣,從年輕人欠缺上流機會、居住空間不足、環境污染,到長者生活缺乏保障等等。
政府近日進行連串有關未來規劃的諮詢,包括2030年之後的發展和「智慧城市藍圖」的顧問研究等,所以現在正是黃金機會,給你我共同參與塑造城市的未來,一於我城未來我「話事」。
我們這個民間組織「智慧城市聯盟」(Smart City Consortium,簡稱SCC)就「智慧城市」的未來也於8月開始進行了歷時5個星期的諮詢,向公眾和業界收集意見,並於10月初完成中期報告提交當局,希望為政府提供有力的參考。
在SCC的報告中,貫徹的宗旨是要建設「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中,科技雖然是關鍵,但初衷是「以人為本」,而瑞典倡議的Vision Zero(暫譯:「願景:零交通傷亡」)值得參考。
交通意外每年奪去全球超過100萬個生命。在瑞典,私家車數量一直持續增加,不過車禍傷亡不增反減-在已發展國家中,每10萬人的車禍死亡人數:美國:11.4,歐盟國家:5.5,瑞典:2.6。這是因為瑞典國會在1997年通過Vision Zero?政策,目標為將車禍傷亡滅至「零」,做法是調整交通系統,安全性先行,減少人為錯誤。例如降低在市區的車速、多設行人專用區、用圍欄分隔單車道和車路;並且嚴格執法,令醉酒駕駛少於0.25%(大約是香港的一半)。下一步是要汽車內置酒精呼氣測試以警示司機、發展無人駕駛等。
同時,發展並沒有受阻-和美國相似,瑞典汽車數目自1970年代至今已增長了一倍。換句話說,實踐「以人為本」也沒有阻礙社會發展。我們深信,Vision Zero?這種「以人為本」的思維不單適用於交通上,更應該是我們發展智慧城市的終極目標。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