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智慧生活 (十六) :精神健康科技發展潛力大
香港人注重身體健康,但卻忽了略精神健康。其實,抑鬱症等精神科疾病已困擾全球 3.5 億人,世衞預計到 2030 年,對抗抑鬱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重擔。精神科疾病不但增加醫療重擔,還令社會成本增多。去年,刺針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發表的研究顯示,到 2030 年,精神科病者每年共有 120 億天因病無法工作,對全球經濟影響達 16 萬億美元。
目前,使用創新科技以應對這類疾病的影響只屬起步階段,全球風險投資公司 White Star Capital 的數據顯示,2017 年精神健康科技獲得的創投基金為 3.2 億美元,金額雖然不多,但較去年上升近 8 億元,顯示其龐大的發展潛力。
醫療公司創辦人 Edouard Gaussen 就精神健康科技的應用分為六類範疇:包括:(1)電子計算認知行為治療──透過手機程式協助患者以冥想等方法,改變負面情緒和行為;(2)電子治療──以文字、圖片、片段、通話等方式提供治療;(3)專業人員的工具──因應治療人員的需要,以軟件提高工作效率;(4)消費者的工具──協助患者日常的生活所需,以及改善治療方法;(5)硬件──透過如虛擬實境(VR)裝置、智能手帶或配備傳感器的裝備,偵測患者的生理數據,以協助治療人員監察和調整療法。(6)應用人工智能──利用多項人工智能應用,在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面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香港近日正經歷史無前例的困難,社區瀰漫着不安和鬱悶的情緒,我希望當局能夠善用創新科技,助社會走出窘局,讓市民回復朝氣。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