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

手機成為個人理財的良伴 - Capital Weekly

手機成為個人理財的良伴

 

今時今日,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機是閒聊、娛樂、交友、尋找工作,甚至管理財務的重要夥伴。

 

越來越多人透過手機理財,手機已變成了銀行分行。顧問公司Bain過去近10年對全球銀行客戶進行研究。在2011年,訪問了美加、墨西哥和巴西近10萬人,當時受訪者使用手機進行銀行服務不足一成,但近年這個趨勢卻有逆轉,南韓和中國不論老幼(25歲以下以及55歲以上),分別有九成和八成的市民對手機的依賴更重於錢包。 同時,在全球29個國家15萬名受訪者中,54%受訪者對科技巨企如蘋果、亞馬遜和PayPal的金融服務持正面態度,還有指這些科企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在質素、省時、簡易等範疇更勝傳統銀行。

 

至於香港,市民對金融科技也十分接納,不單止年輕人(18至34歲)對科企提供的金融服務受落,超過六成中年人(55歲以上)也持開放態度,相信許多人對快將推出的虛擬銀行服務也充滿期待。

 

截至今年5月初,金管局已批出8個虛擬銀行牌照。《經濟學人》引述銀行指出,虛擬銀行在吸納新客戶的成本遠比傳統銀行低,分別為8至10美元及60至70美元,本地金融科技「獨角獸」(即估值達10億美元的初創)WeLab,據報過去幾年生意額激增十多倍,而人力資源只增加了不足兩倍,預計虛擬銀行能夠以省下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多優惠,如上調存款利息等。

 

發展智慧城市就是運用創新科技優化市民生活水平,金融科技便是重要一環,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同時,更可以進一步透過「全球金融沙盒」為服務和產品進行跨境測試,加強監管,拓展外地市場,令本地的金融業發光發亮。

(文章為筆者個人意見)

 

 

 

鄧淑明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