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教育改革與時並進
就業和學歷一直關係密切,學歷優秀,就業機會相對提高,這一點就算時移勢易,依然歷久常新,只是「當紅」的行業有變。
去年,一名美國軟件工程師女生公開自己及同儕的薪津,以提倡男女收入平等,引來話題。不過最矚目的是,原來在三藩市灣區,剛畢業的軟件工程師年收入也有十多萬美元(逾港幣100萬元),證明軟件工程師相當吃香。
其實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市場對資訊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大大提升。近年來,電子計算機學科在大學已成為熱門課程。《紐約時報》引述美國電腦研究協會向200間大學進行的調查,由2013至2017年,美國主修電子計算機學科的學生倍增至十萬多,報讀人數也不少,就以著名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為例,去年便有3,300人報讀。由於報考人數眾多,一席難求,有大學要用抽籤方式決定人選。
香港的資訊科技業日漸吃重,政府估計,未來資訊科技人才之新增需求達5萬。為應付市場所需,本地大學紛紛開辦新課程,計有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醫學工程、能源與環境工程、數據科學等,為創科業培育人才。
不過要持續創新謀求突破,創科界便要和不同界別溝通啟發新思維,所以跨學科課程應運而生。港大有新課程融合設計、財務、政策和法規,以培育金融和科技專家;又有新課程結合建築學、歷史、美學等內容,培養學生以創新設計理念解決問題。中大、科大也相繼開辦跨學科課程,以訓練年輕人應對未來挑戰。
同時,不同地方的院校也尋求跨地域的聯繫合辦課程,為年輕人建立網絡,擴闊他們的視野。早前中大公布和5所國際知名院校包括內地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西班牙的IE商學院,以及英國的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卡斯商學院,合辦雙學位課程,給學生打開一扇通往國際之門。
教育旨在培育人才,回饋社會。現今社會對科技日漸倚重,教育便要與時並進,以迎合大時代的變遷。愈來愈多聲音要求教育改革,希望當局能夠重視各界的聲音,培育莘莘學子學有所成,共同為締造美好未來而努力。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