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減輕高齡化壓力
根據國際機械人聯盟(IFR)最新發布的2016年世界機械人統計數據,全球各地的生產自動化正在加速,在2010到2016年之間,亞洲地區的自動化程度年均增幅是9%,美洲是7%,歐洲則是5%。目前使用全球機械人比率最高的首四個國家中,有三個在亞洲,分別為南韓、新加坡和日本,而中國目前僅排23位。
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推動下,預計內地會在2020年擠身10大之列,並在2019年全球機械手臂的市場銷售額中,中國市場將佔40%;而售出的國產機械人會由去年的27,000個,到兩年後躍升至10萬個。
我深信機械人將會是未來人類智慧生活不能缺少的產物,更會由工業走到家庭,集家傭、助手、心理醫生於一身,地位比現在的電視、雪櫃和洗衣機更加重要。
未來的機械人,擔當的任務可以相當多元化,由報告天氣、溫度和濕度,建議衣著搭配、提醒生活日程、調節室温、沖咖啡、煮早餐、打理家務,更可以了解人的情緒,在適當時候播放療癒的歌曲,或者閒聊。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最近在網誌中指出,預計到2041年,香港將需要多3倍的個人護理員。而香港整體勞動人口卻可能會由2023年起開始下降。因此,要減輕人口高齡化所帶來的種種壓力,其中一個解決辦法,就是鼓勵市民及機構善用樂齡科技。
其實所謂樂齡科技,如以上說的家用機械人功能,在今天很多經已存在,欠的是各項服務和系統之間的整合和提升。這需要業界制訂系統標準,如能配合5G、物聯網、地理資訊系統、雲端和量子加密等科技的支持,我深信這種家用機械人未來將會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伙伴。
在剛公布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建議撥款40億元成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鼓勵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我衷心希望自己未來使用的機械人屬港產自家品牌,並可以輸出海外,讓更多人受惠。
(文章為筆者個人意見)
鄧淑明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