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創科人才 (四) – 匯聚人才 全方位推動創科
在爭奪創科人才的角力上,中國取態積極進取。《福布斯》在《2018年全球人才流動》報告中,估計中國將於 2022 年成為全球人才「交換中心」,即出口及入口人才同樣全球稱霸,這顯然是預早計劃的成果。
早於十年前,中國已推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為國家重點項目包括創新項目、實驗室、金融機構及高新科技產業等引入外國人才。只要符合資格,引進的人才可獲 300 萬至 500 萬人民幣(約 369 萬至 615 萬港元)的科研經費補助,而且但凡生活所需、子女入學等也獲得優待。
其後,各地陸續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專才引進方案,深圳的成績尤其彪炳。深圳在 2010 年推出的「孔雀計劃」,以重金招攬人才,截至 2017 年已累計引進達十萬人才,至今該市的科技專才人數已逾 400 萬,佔常住人口近四成。人才滙聚引領其創科發展理想,深圳在《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 2017》中,「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
相比之下,香港在人才招攬上的成效仍有待結果。雖然《施政報告》重點提出加速引進專才,《財政預算案》又分別注資 100 億在創新及科技基金,最近更推出為期3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力求網羅全球科技人才。然而香港還存在不少困難,好像香港已連續兩年成為亞洲高檔住宅租金最昂貴的城市,高昂的租金令外派員工卻步,再加上香港缺乏官產學研的生態圈,令科研技術難以商業化,無法成功把相關產品推出市場,讓科研人員分享努力的經濟成果。
早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今日香港經濟發展的情況,看來誰爭取到最多的人才,培育到最多的人才,在經濟上就會成功。故此,我希望各界都能一起擁抱創新思維,才能匯聚人才,全方位推動創科。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