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AI職位前景秀麗
騰訊研究院去年12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指全球AI人才約30萬,市場需求卻以百萬計,然而每年相關學科的畢業生只有兩萬,遠遠未能滿足需求。
AI人才供應量不足,抬高了相關職位的薪金。好像軟件開發公司DeepMind,因為打敗世界圍棋冠軍,員工的薪水高漲,據說400名員工的平均年薪超過34萬美元(約267萬港元);百度推出的「少帥計劃」,篩選30歲以下的優秀科學家加以栽培,年薪至少也有100萬人民幣(約122萬港元)。
單在中國,過去3年AI相關職位的平均月薪可達2.58萬人民幣(約3.17萬港元),遠高於一般技術職位,還沒計算如股票期權等福利收益。
AI職位薪高待遇好,前景秀麗,然而香港的AI人才卻未見受惠。粗略估計,全港大專學府的AI人才儲備不足千人,港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智滿教授推算,港大只有100名。AI人才如此稀少,連帶創科氣氛也薄弱,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香港沒有官產學研的生態圈,又缺乏開放數據和市場規模等問題所致。
官產學研的生態圈即是把科研技術商業化,改良成產品推出市場,然而香港的成功例子不多,科研人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便減低繼續科研的動力。政府本應可以帶頭促成,但落實新措施的程序繁複,令不少人才無所適從。
而且AI的成敗在於開放共享資訊數據多寡,但政府建立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要等到2023年,市民才能享用,大大削弱香港在AI和創科發展的速度和潛力。
香港一直以來的優勢,除了法治,就是馬雲最近在港大所說的包容、創新和年輕人。我衷心希望香港社會能擁抱創新思維,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空間,促使香港成為領先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