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自我增值 應對AI發展
大家可曾擔心過職位會被人工智能(AI)取替呢?金融業愈來愈重視AI的應用,早前豐銀行便宣布以AI技術應對洗黑錢和詐騙等犯罪活動,而摩根大通則運用AI科技進行市場交易。英國《金融時報》今年4月以全球30間規模最大的銀行為對象作市場調查,回應的23間銀行中,顯示不同銀行對AI的取態各異。有銀行已聘用逾500名員工拓展AI,卻有銀行僅用25人負責相關工作。同時,有銀行每年預算撥款500萬歐羅(約港幣4,841萬)開拓AI業務,但有銀行則大刀闊斧把預算調高至5,000萬美元(近4億港元)。
至於打工仔最關心的減省人手問題,早前德意志銀行行政總裁揚言,AI可取替近10萬員工中的一半;花旗集團前行政總裁也認為,5年內3成銀行職位會消失;日本第2大金融集團瑞穗也表示,10年內會裁減1/3人手。然而《金融時報》是次調查得來的回應,只有6間銀行表示會減省2成人手,跟歐、美、日大行早前的說法大相逕庭。
其實前後矛盾並不為奇,因為現時AI投資與回報暫時仍屬不平衡狀態。顧問公司麥肯錫指出,由2013年至2016年全球投放於AI研發的資金每年增幅多達4成,但創投分析機構PitchBook的數據則發現,只有1成以機器學習為主業的初創錄得盈利,當中僅有一半收入達5,000萬美元(約4億港元)。
歸根究底,目前AI的應用還很局限,與人手操作仍有距離。香港首富有份投資的初創Sentient Technologies創辦人表示,目前的金融數據相對有限,數十年的股價資訊不足以洞悉市場,影響了AI機器學習的成績,難以在現實場景中實踐。
投資者都認為AI仍然在幼兒學步的階段,有待成熟開發。既然AI還在牙牙學語,我們應該在這個緩沖期內加緊腳步,增強自身的價值,才不會待AI成熟時遭到淘汰。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