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空間大數據 助城市發展
據估計,人類的腦袋有6成活動是用於處理我們眼睛所見的事情,而眼腦協調,形成我們對空間的認知。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與外界(例如大廈、汽車或其他地標)的相對位置是人類得以存活並繁衍的關鍵;到今天,地理空間認知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人稱電子地圖的地理資訊系統(GIS),以「地點」和「空間」為基礎,結合並分析多元化的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資訊,協助決策。現在不少人談論智慧城市,地理空間資訊和相應的GIS在此更形重要。
同時,人類每一個行動都會產生數據。因為物聯網的興起,數據會通過各種設備傳輸,包括汽車、手機、傳感器和監控攝錄機。預期到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500億個智能連接器,用於收集、分析和分享數據;到時每人每秒將會創造約170萬字節(Megabyte,簡稱MB)的新資訊,全球數據總量會大增至40,000艾字節(Exabyte,簡稱EB;一個EB等於10億GB),比2016年多一倍半。
龐大數據除了有助提升利潤、促進科技和不同行業的發展,更可以激發創新,提高我們的生活質素。其中的關鍵是建設一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與地理空間連結的「智慧大腦」,作為政府部門、公私營機構分享數據的基礎設施,並支援各種智慧城市服務,以及政府對企業(G2B)的應用。美國洛杉磯市政府網站
GeoHub便是CSDI的著名例子,數據共享令它改善決策和提高營運效率。同時,中國政府也計劃建立一個訊息共享平台,促進電子政府和智慧城市發展。
以前,我們的祖先以空間認知和定位導航的天賦找到食物或繁衍後代;我期望科技將這些天賦發展至更博大精深的層次,在新一年引領我們和後代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