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6

【打造智慧城市】當世界急速改變,人類如何與科技合作? - 經濟通etnet

網上版請按此 

今天,世界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

 

202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會比五歲以下的兒童多,高齡海嘯正式來臨。2030年,全球六成人生活在都市,城市政府面臨巨大壓力。近年地球溫度不斷打破130多年有史以來的紀錄,全球暖化不再是想象。

 

同時,隨著許多新科技突破性的發展,有人指「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面臨。世界經濟論壇主席Klaus Schwab曾經形容,這次工業革命會如海嘯般火速兼全方位撲向人類,物聯網、感應裝置、3D打印、無人駕駛、人工智能(AI)、生物科學到機械人等多種技術融合,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所及,由基層到專業人士也受波及。

 

英國牛津大學顧問委員會主席Prof. Richard Susskind也警告,透過科技,如高解象視象會議的「網真」、AI等技術,可為我們提供專家級的意見,令許多專業包括醫生、教師、會計師、建築師、律師,甚至牧師等都會由機器取代。智慧城市的倡議,就是要透過資訊和通訊科技(ICT)應對種種挑戰。

 

到底智慧城市是怎樣的?和今天是否完全兩樣?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2017:人才和科技》中,給各國政府和工商領袖的首項忠告是——思維需超越自動化。

 

而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務,是培育智慧人才,ICT知識(包括編寫電腦程式,以及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會成為語文以外的必讀課程。在歐洲,英國、法國、芬蘭、意大利、瑞士等十多個國家從2016年起加強科技教育,希望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亦從2017年9月開始,規定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每星期至少有一個小時科學課,目的是建立學生的科學知識和解難能力。

 

正如AI專家李開復認為,善用AI,人機的協同效應會大過1+1,關鍵在於人類既要充實自己的硬技能,即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也須強化溝通能力,團隊合作。

 

人機如何協同?人類有哪些特質難以被機器取代?「智慧城市」會如何透過人機協作,製造優質就業機會和更宜居的生活環境?今年11月底,我出版了著作《智慧城市3.0》,正是詳述世界面臨的挑戰,以及新科技和新經濟會如何開啟新局面,藉此讓大家思索怎樣把握機遇,希望一起活出精彩的未來。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