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期望特首給香港多元的未來 - e-zone - IT Times

網上版請按此 

期望特首給香港多元的未來

 

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下月便要出爐,你有甚麼期望?資訊科技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位置日益吃重,以下是筆者以業界的角度,期望《施政報告》可就:人工智能和編程教育、數據共享及與民共議、智能服務盡早施行、官商聯手推動創科生態 4 大範圍回應形勢,帶領香港創造未來。

 

(1)人工智能和編程教育

特首一上任便兌現承諾,為教育界撥款 50 億元,下一步她會致力培訓創新及科技人才嗎?

今年 9 月開始,內地的中小學便全面加強科學和編程(coding)教育。這是配合 7 月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訂定了宏大的願景:希望中國在 2030 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AI)創新中心。教育是重點,推廣編程之外,又規定小學一、二年級必須每星期有至少 1 小時科學堂、大學增加 AI 的碩士及博士學位等。

 

香港呢?如何提高「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教育的普及?何時把編程引入中小學正規課程?希望《施政報告》能制定全面的人才培育政策。

 

(2)數據共享·與民共議

政府何時會協調各部門和公共機構,包括運輸和地產業,開放數據給公眾使用?

美國洛杉磯的共享空間數據平台(CSDI)GeoHub 獲選為全美開放數據首位,在市長的支持下,各個政府部門都開放數據,令大眾可開發出流動應用程式,例如為街道清潔評分、道路凹陷黑點等。正如市長Eric Garcetti 說,這個平台「促進官民合作,市民有更大的『話事權』,市政的推動也更有效率」;同時,在面對經濟下滑和氣候變化等大難題時,公眾的創意可大派用場。

 

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中提出「公眾參與、與民共議」,而現時港府也在建立 CSDI,希望特首對此平台展示更大的決心,把它建造成官(Public)、商(Private)、民(People)合夥(Partnership)共同改善民生的「4P 平台」。

 

(3)智能服務盡早施行

何時香港才可跟其他智能城市看齊,以新科技提升生活質素?

實時交通交通資訊公司 INRIX 估算,美國紐約的司機每年平均花 107 小時找尋泊車位;美國交通部則估計,因為塞車消耗的汽油和損失的生產力達 872 億美元。由於缺乏實時資訊,許多市民、企業以至政府能盡用公共設施。因此,美國交通部近年引進智能交通燈(Adaptive Signal Control Technology),車程因此可縮減至少一成。

 

除了智能交通燈,不少智能城市科技,如:智能泊車、數碼旅遊、智能電網、樂齡科技等在其他地方早已取得成效。特區政府早前委託顧問提交的報告中,也建議實施這些措施。希望《施政報告》可以預留資源,儘早落實相關服務。

 

(4)官商聯手打造創科生態

如何建立一個健全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

世界銀行展示各地的研究發展(R&D)投資:自1996年,南韓和中國在 R&D 的投入直線上升;新加坡也一直維持在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 2% 水平;只有香港二十年來一直低於 1%,導致創科發展遲緩、人才流失。特首的競選政綱提到引入額外稅務扣減,以鼓勵私人企業 R&D,如果特首也提高公營機構和政府的 R&D 投入,整個創科生態圈便可健康發展。

 

為全球智能城市排名的「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今年香港在 181 個城市中,於社會凝聚力方面排第 139 位,報告指出這是我們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廣開言路,讓經濟多元發展,使大家尤其年輕人有更多發展的空間,便是香港之福了。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