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初創融資新平台效果成疑 - Recruit (Online Version)

網上版請按此

初創融資新平台效果成疑

 

港交所日前宣布就設立一個「創新板」進行諮詢,同時檢討現存的「創業板」和「主板」。嶄新的創新板會包含兩個板塊,即「創新初板」和「創新主板」。其中「創新初板」為「尚未有盈利的公司」而設,去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有近7成未有盈利。這對備受融資問題困擾的香港初創無疑是個好消息,也有望促進本地新經濟的發展-據港交所資料,過去10年新經濟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3%,和美國納斯達克的59%相距甚遠!

 

不過,新構思是否令初創在融資上受惠,效果成疑。

 

首先,「新經濟行業」的定義到底是甚麼?是指行業如製藥、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醫療保健設備以及軟件之類的產品和服務?抑或是只要和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相關便算?近日內地和香港流行的單車租賃也是嗎?

 

其次,因為它只限專業投資者-即擁有至少800萬港元資金的人,因此港交所對首次上市的規定較「寬鬆」。話雖如此,初創未有盈利紀錄,如何吸引專業投資者?而且還要邀請到100名,這對人脈一般不甚廣闊的初創是個大挑戰。

 

同時,雖然上市「不設業務紀錄或最低財務要求」,但上市時市值要達 2 億港元,比創業板準備修訂上市時市值的1.5億港元還要高!如果初創想轉投成立已久的創業板上市也非易事,新建議要求創業板企業的現金流由兩年要有2,000萬港元,增加至3,000萬元,有這樣強現金流的初創恐怕不多吧!

 

我衷心希望「創新板」能真正發揮作為初創和中小企業融資的平台,這不單讓這類企業有機會壯大業務,也可為香港的經濟注入新動力。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