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9

未來工作哪裡尋? - Recruit (Online Version)

網上版請按此

未來工作哪裡尋?

 

近年,職業的不確定性比以往強,這有主觀因素,因現在年輕人更追求新鮮感。商業客戶為主的社交網站LinkedIn比較千禧世代(Millennial,現時廿多卅歲的人)和現時四、五十歲的一代,發現前者畢業後首5年轉工的頻率差不多是後者的兩倍。但同時工作或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有客觀因素:隨著媒體每天報道最新的科技和智能機器如何替代人類,大家對未來不禁充滿疑慮(「未來工作」有1,400多萬個Google搜尋結果;英文"future of work"更有2億多)。

 

不過,當大家在憂慮職業消失時,研究機構麥肯錫卻指出,過去25年美國1/3的新職位是過去沒有的,這些都是圍繞IT的發展、硬件生產、手機應用程式(App)開發,以及IT系統管理等。

 

在香港,早前天文台以月薪3.7萬多元招聘社交媒體主任,引起一陣熱議,事關今天社交媒體影響力遠超傳統媒體,例如Facebook面世才13年,香港每天的活躍用戶已有510萬,因此天文台此舉實在是和社會潮流接軌。

 

而開發手機App和遊戲也成為新興工種。騰訊今年首季業績,手機遊戲成為主要增長動力。同時,以數碼資訊整合感應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互聯網通訊等科技,實現智能化及自動化生產的「工業4.0」,在未來數年將大力發展。麥肯錫估計美國也只是把這些新科技的潛力發揮了不足兩成,歐洲更只有一成多。

 

不過,不論世界怎樣改變,顧問公司德勤卻指出,未來世界除了需要技術專才,擁有「一般技能」如創意、解難能力,以及同理心和溝通能力也同樣關鍵,這亦是人類獨特之處,更是推動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因此我寄望年輕人多關心身邊事物,培養同理心,而五、六、七十後如我者則要自強不息,做到老學到老,共勉之。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