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初創融資新出路
3年前,美國推出容許初創以公司股權向公眾籌集資金(或稱「股權式眾籌」)的《JOBS》(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法案,去年它更放寬投資者的範圍,由專業投資者到擁有一定資產的大眾,增加初創融資的機會。
回顧香港,初創融資問題一直嚴峻,中文大學的調查顯示近9成初創只依靠自己籌措起動資金,但可惜香港遲遲未有引進相關法規,惹來大眾對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停滯不前的投訴。
原來「革命」已靜靜地發生!今年初港交所向外透露大計,其中提到在第4季推出「私人市場」。這個以「區塊鏈」技術建立的中央資訊平台,扮演撮合初創企業和投資者的角色,它會紀錄初創公司資料如股東名冊及股權架構,以至股票登記和轉讓等,方便投資者查閱。由於不涉股權買賣,所以無須證監會批准。
有人指這有如美國納斯達克的「私人市場」-納斯達克連同已合併的SharePost及SecondSolution臥虎藏龍,遠的有Facebook,近的有Uber和Airbnb等,也吸引不少國際投資者,包括香港商人李嘉誠。
近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網誌談及香港要在「粵港澳大灣區」扮演的角色,「設立專屬的上市以至上市前融資的平台......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融資平台」,跟這樣的平台不謀而合。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天時;而我們往來有「中國矽谷」之稱的深圳不用一小時,所以也有地利。隨著資訊科技為市民帶來更多創業和優質就業的機會,正步入「智慧城市3.0」中市民共創(co-creation)的階段。故此,我希望大家充分運用優勢,共同打造更具智慧的融資平台。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