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特首應全方位推動創科
這個月底,香港就會選出新一任的特首;而近期選舉活動已經進入戲肉,各候選人在論壇、社交媒體、傳媒訪問中就政綱主張作正面交鋒。
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創新及科技(創科)發展未有成為是次選舉的熱門題目。但我認為,未來特首施政如要達致活化本港經濟和促進年輕人向上流動這兩大目標,必須推動創科發展,以智慧城市概念為基礎創造新經濟模式,並著力透過土地、人才及資金三方面去施行以下策略:
1. 輸出「香港製造」的創新創意文化:透過河套區、科學園和數碼港擴建等項目,推動人才互動交流、服務和軟硬件的供應至內地及全球。
2. 必須以群聚效應發展經濟,確立創新生態圈,再透過各項實際稅務優惠等措施吸引和匯集中外人才來推動創科發展。
3. 把編程(Coding)加入中小學正式課程,加強人才培訓,支持智慧城市長遠發展。
4. 在智慧城市藍圖推出之後,投放足夠資金和資源來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5. 在現時香港整體研發開支僅佔本地生產總值約0.74%的基礎上,顯著增加政府和私營機構的研發開支,培養社會的創新風氣。
吸納各界意見 發揮智慧城市精神
三位候選人在其政綱及公開辯論中,或多或少都有涵蓋上述內容。例如曾俊華提到要及早把編程一類概念引入課堂,又提出雲端科技和資訊科技培訓的重要性; 胡國興表示應大幅增加研發開支以維持本港在科研領域的競爭優勢,銳意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和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林鄭月娥提議企業的研發開支或可獲得高達200%的稅務扣減寬免,又認為金融科技應該在市場發展和監管兩方面得到平衡發展;顯示各候選人都認同發展創科的重要性。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可說是林太提出的「公眾參與,與民共議」,要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充份吸納包括年青人在內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這正符合智慧城市的最新形態 – 智慧城市3.0的精神。
所謂智慧城市3.0即是一個由市民意願作主導的智慧城市。相對於分別由科技和政府決策作主導的智慧城市1.0和2.0,智慧城市3.0不會漫無目標地應用眩目科技,也不會任由長官意志主宰城市的面貌,在其中市民有平台充份表達意見,政府則會在施政時從善如流。更理想的是政府(Public)、私營機構(Private)和市民大眾(People)組成夥伴(Partnership),是為4P,從下而上推動社會發展,有助消弭對立,也確保科技在城市發展中應用得法,切合市民所需。
事實上,正如林太的政綱所說,政府必須要充分發揮「促成者」及「推廣者」的角色,而加強海外經貿辦對中小企和初創企業的支援,也是開拓科創產業及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之一。
我相信,香港要透過土地、人才、資金等層面全方位推動創科發展,才能創造美好未來。期望未來特首的創科相關政策更趨全面並能逐步落實,才是業界和香港之福。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