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齊參與香港的智慧未來
2017年《施政報告》和2017-18年度《財政預算案》將分別於1月和2月公布。我希望政府草擬方案時以發展智慧城市為軸心,解決困擾香港的問題。因此我對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有以下期望:
1. 實施智慧管治:深化公眾參與
除了現時政府在智慧城市研究中,會邀請公眾提交意見和構思外,更希望未來發展智慧城市時能進行有效的資訊共享,並且由更高層次的部門作統籌。
2. 智慧人才:加強STEM教育、留住人才
人才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資產。盡快落實在小學正式引入程式編寫課程刻不容緩,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在中小學課程上也需全方位加強,因為這有助兒童打下科技知識的基礎,從而培養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鼓勵各界留住人才,以保持香港競爭力。
3. 智慧經濟:包容新經濟
傳統產業需要創新,此外也需新的經濟動力。這包括:
.「共享經濟」—政府應有更明確而較寬鬆的規管,不單讓這類企業更易生存,也讓市民可享更多選擇;
.「股權式眾籌」(即投資者可獲股權作回報)—有助刺激創業活動,值得政府為其「鬆綁」;
.「抵抗量子區塊鏈」(Quantum Resistance Blockchain)—這新科技針對金融交易安全性,政府也應研究和規管,以鞏固本港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4. 智慧環境:科技救地球
2016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政府應善用科技,如融合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科技在社交網絡推廣環保;政府又以懲罰、獎賞、土地契約條款等推動綠化環保等概念,並以網絡諮詢民意。
5. 智慧生活:人口老化新機會
香港在2040年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超過65歲的長者,對公共醫療系統形成沉重壓力。現在是時候推動市民、醫護人員、政府緊密合作,打造一個「4P」(Public-Private-People Partnership)的智慧健康平台。這個平台將包括:(1)採用物聯網的智慧健康監察服務、(2)具備預測功能的智慧健康分析系統、(3)醫護人員和機構共享電子病歷的智慧健康社區網絡,以較低成本確保長者保持健康,也製造不少新工種,新機會,真是一石二鳥。
我期待這兩份報告可為迷失的香港送上新希望,給香港一個有智慧的未來。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