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9

【無人車.5】智慧出行發展龜速缺配套 - 香港01

網上版請按此

【無人車.5】智慧出行發展龜速缺配套 

 

「5G網絡和精準定位資訊是必要條件。」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表示,無人車需要迅速結合四周資訊,從而辨識行人、車輛、路牌。因此,先決條件是網絡傳輸速度快、數據充足和準確,「若無人車以時速100公里行駛時需緊急煞停,如果選用4G網絡,汽車要向前走60厘米才停定,但用5G則只需7厘米。」

 

擬2020年推5G 專家憂慮難實現

 

鄧淑明指出,要建立高速和覆蓋良好的5G網絡,需增加現有發射站數量近三至七倍,於燈柱及電話亭安裝小型發射站形式,投資額龐大,不過,港府現時試驗計劃下,安裝400枝智慧燈柱,雖已為5G網絡預留位置,但其他街道設施未見相關安排,無法減輕電訊商發展成本,加上早期最受歡迎5G應用只是視頻串流、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和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預計初期服務費較高,一時難以普及。

 

拒開放數據 難統一交通資訊

 

數據是發展無人車的另一關鍵,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認為,需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CSDI),包含本地獨特的實時路況,如各巴士專線、不同的道路使用者、複雜的路牌指示、颱風的路面影像。有關公共交通和空間數據等資訊,如能與智能手機用戶的數據結集,並且聯上CSDI,讓公私營機構、程式開放者、市民大眾共享,將有利香港開拓創新科技。

 

然而,鄧稱目前香港雖然公開部分公共資訊,如公共交通工具到站時間,但是相關資訊仍未與各機構連結,或未採用程式開發者需要的「應用編程介面」(API),故難以在單一平台發放。美國紐約早於2012年設立了《開放數據法》(Open Data Law),規定2018年底前所有公共數據須在單一平台公開,為無人車以至整個智慧城市發展奠下重要基石,值得港府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