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放眼世界,擁抱科技,持開放態度,與不同的人互動交流,擴闊眼界,學習更多知識,便能無懼風雨,邁步向前。」 — 鄧淑明博士
鄧淑明博士太平紳士是香港最出色的女科技創業家,擁有20多年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經驗,更是世界五十大電腦軟件公司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及主席。多年來,鄧博士透過擔任各項社會服務公職,包括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環護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電子健康聯盟創辦人及董事局成員、亞洲電子健康信息網絡董事等,推動創新科技,促進社會發展。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獲多項榮譽,她更在2006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夢想以資訊科技,保護環境,改善健康
利用資訊科技改善自然保育及人類健康,是鄧博士的人生理想。一直以來,她透過參與社會事務及創辦慈善團體,向公眾推廣兩者的重要性。她於2012年創立環護教育基金會,提倡以網上平台推動環境和能源相關的保育工作。今年舉辦的旗艦項目「樹e護計劃」,鼓勵年青人透過網上互動學習平台,分享樹木知識及資訊,從而培育他們的樹木保育意識。項目開展至今半年時間,已有超過900名學生登記成為樹木保育大使,共同為建立人樹共融的社區而努力。
而自2003年沙士爆發後,鄧博士了解到資訊科技對防禦疾病蔓延有正面作用,便與團隊積極籌備「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諮詢及立法過程,系統終於2016年正式啟動,令醫護人員清晰掌握病人的病歷紀錄,減少重複檢驗及用藥的風險,讓病人得到更適切的護理。
4P概念改善民生及城市環境
鄧博士向我們分享,香港如何通過資訊科技發展環境保育、智慧城市的一些看法。她認為善用資訊科技,可以連結巿民大眾,加強政府、私營機構和巿民大眾的聯繫,即所謂「官商民合夥」(Public Private People Partnership),簡稱為「4P」概念,讓巿民大眾從下而上,合力幫助社會解決問題。
通訊科技對環境保護亦起著重大作用,不少國家利用資訊科技去改善居住環境。鄧博士分享,新加坡安放了備有太陽能及無線上網功能的智能垃圾桶,可在垃圾快將滿瀉之前,發出訊息通知垃圾收集商收集垃圾,以免令滿瀉的垃圾影響環境衛生及巿容。印尼雅加達亦曾利用巿民報告水浸的「推文」﹙Tweet﹚,製造實時水浸地圖。當地政府可按數據為日後防備水災作準備,有助減少水災對環境及民生造成的破壞。
鄧博士認為,雖然香港的環境保護通訊科技的起步較晚,但她有信心政府會汲取外地的經驗作參考,為日後施政訂出明確方向。事實上,香港有完善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措施,並有健全的相關政策,有利發展數碼科技。而鄧博士所創的「智慧城巿聯盟」至今已成立了19個月,與超過十個國家及過百公私營機構作經驗交流和分享,並把收集到的意見給予政府,協助促進香港成為宜居的智慧城巿。
分享香港初創企業的機遇及挑戰,勉勵企業永不放棄
多年來,鄧博士積極扶持新創企業發展,見證了無數企業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她對本港初創企業的宏觀生態有其獨到見解。她表示,香港採用開放政策,而且是國際金融中心,資產流轉及商貿往來方便,加上稅率低、法律制度健全,吸引環球不少初創企業來港。近年香港積極推動科創發展,投放巨額資金興建資訊及通訊科技基礎設施,開拓高增值、高科技的創新及科技產業,並檢討現存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令初創企業的創新意念得到保障。因此,香港的初創企業數量一直持續增長,位居全球初創企業增長榜上的前列位置,其中更不乏青年人創辦的科技企業。這些企業除有不少國際投資者的資助,也有不同類型的孵化器提供培育計劃,支援及協助他們研發及開拓巿場。
然而鄧博士亦說道,初創企業面對的重要困難,首推必然是融資問題。尤其是創意行業,要把理念轉化為產品或服務,需要大筆資金作研發及開拓。巿場上雖然有不同的公私營基金資助,但申請繁複及過程漫長,叫人望而生畏。最近眾籌平台盛行,只要創業概念得到巿民大眾的支持,便可以募集大眾資金、發展事業,為初創企業製造了不少機會,眾籌可謂現今解決融資問題的重要方案。
最後,鄧博士認為創業必然遇上不少困難,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及累積經驗,便能把困難逐一解決。她寄語一眾初創企業,要抱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不要因為短暫的失敗而放棄,只要堅持下去,便會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