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大學為金融科技發展出謀獻策
金管局去年底就香港銀行業運用人工智能(Al)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不少業界已經或計劃採用AI這種創新科技。不過,當前困難之一是人才不足,令發展裹足不前。經濟學人智庫(ElU)今年6月公布的全球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銀行高層認為,要把Al發揮出來,一大重點是為現職員工升級轉型。
可是,人才短缺是普遍的難題。人事顧問Michael Page早前對香港市場的研究報告便指出,超過六成金融科技(FinTech)僱主在聘用員工時面臨困難。僱主最需要的,除了大數據分析能力和經驗外,也要有商業觸覺兼勇於學習,但近半受訪者表示應徵者能力不足。
其實,目前本地銀行、金融、保險業等從業人員逾20萬,他們已具備實戰經驗,企業如能加強員工對AI等科技的認識和掌握,便可大大增強競爭力。
除了業界外,各大學也積極培訓新血, 近年推出的FinTech學位課程有近30個,提供逾千個學額,有些更提供實習機會。
另一方面,大學也扮演着為業界出謀獻策的角色,例如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最新公布有關FinTech人才的研究,認為這些專才須具備三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如精通數碼科技、商業能力如了解合規和監管環境,還有「學習敏銳度」,能夠應對不確定情況等。更重要的是,報告提出多項建議,涵蓋培訓與教育、專業資格、規管框架和政策等。
香港大學也在去年11月推出兩個全新的FinTech指數:香港金融科技發展指數(FGI)和香港金融科技市場情緒指數(FBI),透過量度本地媒體報道,了解大眾對本地FinTech行業的總體看法,同時檢測本地行業的增長和發展。
FGI是年度指數,下設營商環境、經營業績、研發投資和人才需求四個分類指數;而FBI是季度指數,代表過去3個月與本地FinTech相關報道的量化情緒,細分為保險科技、財富及信用科技、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電子支付和數碼銀行、監管科技,以及其他業務包括AI和大數據等六大範疇。
例如今年第一季度內分析了約1000條新聞報道,FBI指數為100.3,較去年同期的103.8下降3.37%,指數下跌主要是在疫情下部分公司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而短暫停業,因而減慢了發展步伐。反觀分析業界回應的FGI,則較去年上升20.9個指數點,並預計2020年至2021年指數會上漲一成至133.6,反映業界在香港社會運動和新冠肺炎疫情下,對前景依然樂觀。
不同的機構百花齊放,集思廣益,能促進香港在FinTech的健全發展,亦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