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提升智能道路網 帶動數碼經濟
政府提出在2022年或之前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便利各政府部門之間及企業分享地理空間數據。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早前就「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及三維數碼地圖的發展」展開討論。在討論文件中,發展局提出要開設新的空間數據辦事處,工作包括推出入門網站,對此辦事處的職能,我有一些疑問。
政府在2017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第一個要應對是出行問題,《藍圖》提出多個方案,例如在主要幹道裝置探測器、安裝車內感應器、在路口設能感應行人及車輛的智能交通燈系統等。
問題是,收集了種種數據後如何有效整合,真正做到便利各政府部門之間及公私營企業以至民間共享?
主責全港交通的運輸署,其實早已設立了先進的「智能道路網」(IRN),以地理資訊為軸心連結道路的多重數據,以提供最新行車方向、路口轉向限制、路邊停車限制等資訊。
譬如說,一條幹道上有五成路段設雙白線,即不可「爬頭」插隊,其餘則可以;九成路段不准掉頭、5%只可轉左、5%只可轉右;三成路段免費,其餘收費;加上交通流量、意外、公共交通服務等,這些一層一層資訊組成動態的IRN,不單內部運用,也讓私營機構包括電訊公司、車隊及貨運營辦商、物流及資訊科技機構等利用來發展智能出行應用系統,例如汽車導航、車隊管理系統,以及為大眾開發個人化便民資訊服務。
問題是,並非全個運輸署也使用IRN,據知署內不少部門仍沿用簡單的地圖或影像地圖,令當局難在單一平台上整合所有資訊作規劃及管理,跟不上數碼時代步伐。
這方面,紐西蘭的奧克蘭運輸署、英國負責管理最繁忙幹道的公營機構「英國高速公路」(Highways England)是此中的表表者。例如「奧克蘭運輸開放地理資訊系統數據」網站(Auckland Transport Open GIS Data)便集合了各項公共交通(巴士、火車、渡輪)、路況(改道、修路工程)、泊位、單車徑、行人道等,方便出行規劃。
香港運輸署應全方位運用IRN,提升交通管理效率;同時,署方也須加強開放道路數據,確保在CSDI中一應俱全,方便程式開發人員以此發展便民服務之餘,更可和其他公共數據結合,衍生新的資訊。擔起主動和運輸署協調合作的任務,發展局新成立的空間數據辦事處實在有必要擔此重任,以確保各部門之間可以分享有用空間數據。期望我們由此不單可完善「智慧出行」,也有助促進創新,帶動本地數碼經濟發展。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