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開放地理數據促進新經濟
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政府落實投入3億元設立俗稱一站式數據超級市場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 令人欣喜。
全球不少國家都看重地理空間資訊,因為八成數據都和位置相關,英國自視為這方面的全球領袖,觀乎其舉措,果然名實相符。
英國本身不乏採集和研究地理數據的部門,著名的有200多年歷史的地形測量局、明年慶祝185周年的英國地質調查局等。2017年底,政府宣布在內閣辦公室下,開設一個全新的「地理空間公署」(Geospatial Commission),以每年4000萬英鎊(約4億港元)的經費,推動英國的公私營機構提升生產力。
地理空間公署的工作,主要包括:
(一)協調不同地理資訊機構,如上文提到的地形測量局、英國地質調查局,以及皇家土地註冊處、估值辦公室(Valuation Office Agency)等6個部門,確保數據質量及易於應用,並且可以連結起來。
(二)審視其他可以免費開放的空間數據。
(三)制訂政策措施,為公營機構發掘的空間數據提供規範。
(四)監察不同部門是否切實執行地理空間策略;為政府決策當局和相關機構提供策略建議。
然而,英國政府早已洞悉地理資訊對經濟發展的潛力遠高於此,地測局主席預期,這些空間數據在未來10年能創富高達60億英鎊(約600億港元)。免費開放這些數據後,預期中小企和初創最受惠,而這項新政策相信能為英國經濟帶來每年1.3億英鎊(約13億港元)收益。中小企除了可以直接運用這些空間數據,更可和其他公共數據結合,衍生新資訊,促進創新。連鎖效應下,相信能推動英國整體的數碼經濟至每年110億英鎊(約1100億港元)的水平。
除此以外,地理空間公署在民間推動空間資訊發展,例如近日與英國創新局合辦比賽,以豐厚獎金(共150萬英鎊,約1500萬港元)鼓勵眾包(crowdsourcing)空間數據,藉此改善公共服務。
英國之外,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澳洲等也深知地理資訊的潛在價值,因此設立專責部門去完善法例、標準和統一管理這些無形資產,更與公眾分享,充分發揮數據潛力。如果香港要謀求創新,便應該着手開設專責部門,制定法規政策,由相關的署局及部門執行,同時開放予市民,不單能提升本港空間資訊的質量,更可為創科帶來契機!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