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全球5G新應用暫難普及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全球5G新應用暫難普及

 

因為華為事件, 令5G(第五代流動通訊服務)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到底5G是什麼?為什麼各國都嚴陣以待?

 

跟昔日的手機網絡不同,5G是人與人、人與機器(或物件)、物件之間的溝通,講求快捷可靠的數據傳送,目標是訊息延誤只有千分之一秒(毫秒)、每秒傳輸數據可高達10GB、非常可靠的網絡(接近99.999%)、高速移動(支持時速500公里)等。

 

因此它的應用潛能極大,把所有物件透過互聯網互通後,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智能家居、無人駕駛、遠程病人監察、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娛樂等服務。例如下載一齣8GB的電影,3G要26小時,4G要6分鐘,5G僅需4秒;倘若應用於無人駕駛,以一輛行駛時速100公里的汽車要緊急煞停,4G LTE網絡要向前移60厘米或43毫秒才能做到,5G則只需7厘米或5毫秒已可完成。

 

研究機構IHS Markit估計,直到2035年,5G創造的全球經濟效益將高達12.3萬億美元,超過2016年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消費總和,並會創造高達2200萬個職位。

 

顧問公司德勤去年發布的研究指出,中國目前已經建立了強大的領先優勢,以每一萬人的發射站數量比較,日本的17.4最高,其次是中國的14.1,接着是德國的8.7;美國僅為4.7。德勤又明言,5G需要持續10年投資,惟自2015年以來,美國每年在無線通訊基建的支出,較中國少80億至100億美元。

 

不過,雖然5G投資浩大,但短期內消費者難以受惠。電訊行業組織GSMA曾就「推出5G的最大障礙」,訪問了全球750家電訊公司高層,超過一半受訪者認同5G缺乏明確的盈利模式,因為構建5G網絡實在成本高昂,營運商除了需要把發射站數量激增3至7倍外,用電量更比現時的網絡高10倍以上。該組織預計,至2025年,亞洲62%的流動通訊仍然是4G,使用5G的僅14%。

 

這是由於5G的應用仍有待開發,例如無人駕駛需要多方配合才能成事,軟硬件發展成熟需時之外,法例、城市規劃、巿民生活習慣全都要更改,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期最受歡迎的大抵是視頻串流,以及VR和AR。新應用有限,同時預計初期服務費會較高,令5G一時難以普及。

 

話雖如此,5G肯定是未來數十年的大趨勢,香港又可扮演什麼角色?下次再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