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開放數據促進城市蜕變 - e-zone

 網上版請按此 

開放數據促進城市蜕變

 

世界盃足球賽是全球盛事,當不少人驚嘆冰島以30多萬人口居然能有國家隊在短短8年間,在國際足協(FIFA)排名由一百一十二極速攀升到第二十二名的時候,其實主辦國俄羅斯的首府莫斯科,近年也靜靜地以資訊科技為這座800多年的古城起革命,大家也應注意。

莫斯科是全球人口增長最急速的城市之一,2000年她只有900萬人,到2017年已達1,300萬。人口壓力促使城市智慧化。「智慧城市莫斯科」(Smart City Moscow)早在2011年啟動,目標是在2019年前改造首都的資訊科技、電子醫療、電子教育、公共服務等。實踐過程中鼓勵市民的參與,成為「智能城市3.0」的典範。舉例,在莫斯科一度被荷蘭智慧出行服務商TomTom指摘為全球400個城市中,交通擠塞最嚴重的城市,它便借助科技解決問題。

莫斯科副交通部長早前接受訪問,談到在2010年該市交通容量已不勝負荷,於是政府聯同國際專家共同研究改善方法,並在2012年至2015年推出智能交通系統和相關基建等多元方案。這個智能系統大家也許耳熟能詳,就是在街頭安裝數以千計感應器、攝錄鏡頭、智能交通燈,實時監測路面狀況,主動出擊改善擠塞,一改過往被動地等候市民投訴或執法人員報告;針對的除了行車問題,也包括泊車位使用情況等。

計劃還包括一系列配套措施:重整公共運輸路線、鼓勵單車代步等,配合大數據分析,改善路況。舉例,為吸引更多人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政府銳意更新巴士車隊和火車車廂,去年底有九成巴士是少於5年車齡,火車則有四成是新的。它的智能系統收集乘客上落車模式,以此開闢新巴士綫,減少轉乘需要,有條新路綫更令90多萬人受惠。同時,莫斯科增加了單車徑,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令去年以單車代步的人次達230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了一倍。

當地每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由2010年的19億次,到去年上升至28億;莫斯科在交通擠塞方面「冠絕全球」,到2016年已大幅回落至第十三位;縱然期間私家車增加了100萬架,平均行車速度卻提升了13%,找尋泊車位的時間也比從前縮短65%,莫斯科人無不為此自豪。

正如莫斯科首席資訊官高級顧問Andrey Belozerov在香港跟我們分享時說,交通能成功改善,各式各樣的app(流動應用程式)應記一功。這些便民的程式助人規劃行程、找尋泊車位和付費、單車租賃,以至繳付交通違例罰款、水電煤繳費等。關鍵不僅是開放資訊,更重要是數據以電腦可閱讀的格式,即所謂API(應用編程介面)跟市民共享才有意思。惟有這樣,數據才能為程式開發者發掘和方便應用。

莫斯科政府將220多項公共服務開設網上和app版,令服務使用率高達75%,加上民間自行開發的手機程式,令程式認知度和歡迎度稱冠——在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6月公布的《智慧城市:更宜居未來的數碼方案》報告顯示,莫斯科是app最廣受居民歡迎的歐洲城市。

香港公共服務開設網上和手機版也有不少,不過正正欠缺足夠API共享這關鍵的一步。看來香港不僅於足球運動方面要尋求致勝良方,資料共享也需努力求進。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