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AI專才有價有市
以往我們提到人工智能(Al),總想到一些牽涉抽象思維的活動,如捉圍棋、無人駕駛、分秒間篩選海量資料等,但要Al機械人在繁忙的鬧巿穿梭,又或像人類般靈巧地組裝一件家具卻甚為困難。因此,早前Tesla的馬斯克在Twitter中談到,車廠產能之所以遠低於預期是因為高估了機械人和自動化的能力,他直言「人類是被低估了」。
不過,今年4月在期刊Science Robotics中,刊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團隊以IkeaBot機械人成功裝嵌了一張木椅的案例。機械人有兩條機械臂和立體相機,團隊給了組裝指令後,機械人首先「觀察」了好一輪環境,然後才開始動手工作。初時機械臂顯得笨手笨腳,部件抓不牢又對不準位置,但摸索一輪後,機械臂竟能無師自通,順暢地完成任務,前後花了20多分鐘。互動的過程中,兩條手臂合作無間,卻沒有發生碰撞。這被視為Al的一個突破,因它能自主學習,並靈活運用肢體,是邁向「人類化」的重要一步。
多享「天價」待遇
今天,Al已被視為驅動世界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去年內地宣布到2030年,中國要在AI各個領域領先全球,故此國家政策全力帶動;西方則以私人企業主導,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的?究,估計在2016年包括Google和百度等科技巨企已在AI方面花了200億至300億美元(約1560億至2340億港元),是2013年的3倍。九成經費用於研發,一成用來收購公司及網羅人才,其實不論中西方皆一致認定AI的核心推進器是尖端人才。
AI人才供不應求,因此不少從業員得享「天價」待遇。根據非牟利研究機構OpenAI公開的資料顯示,該機構從Google挖角的高級研究員Ilya Sutskever,在2016年的年薪逾190萬美元(約1482萬港元)。OpenAI在2016年剛成立時員工只有52人,卻花了超過700萬美元(約5460萬港元)在員工薪酬和福利上。同時該公司引述業內人士指出,即使缺乏商界經驗,Al專才的薪水連股票等每年報酬一般也在30萬至50萬美元(234至390萬港元)之間。另一方面,內地百度舉辦「少帥計劃」,篩選30歲以下的優秀科學家栽培,年薪亦不少於100萬人民幣(約122萬港元)。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