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把握機遇發展金融監管科技 為香港注入經濟動力 - 明報

網上版請按此

 

把握機遇發展金融監管科技 為香港注入經濟動力

 

全球規管金融業的法律文件,估計到2020年將超過3億頁。同時銀行業人士預期,從事內部各種風險管理的支出每年高達100億美元,這是因為許多程序仍然需要人手執行。

 

RegTech已儼然成新趨勢

 

早前《華爾街日報》便報道,摩根大通跟客戶和解,以及給監管機構的罰款已合共支付了270億美元,同時還要為風險及法規事務增聘5000名員工;匯豐銀行亦宣布,自2016年底以來,處理法律及規管事務共需6000名員工,其中1800人是新添加的;花旗集團更聘請了近3萬名員工,職能也是內部監控。

 

因此金融監管科技(regulatory technology,簡稱RegTech),即是用科技如人工智能(AI)來確保銀行和金融機構符合法規,這個金融科技的旁支現在已儼然成為新趨勢。

 

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估計,銀行為了避免高昂罰款,未來5年在RegTech方面的投資平均年增長會達48%,從2017年106億美元升到2022年763億美元。此外以AI進行「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調查,需時可大減九成。

 

不僅金融機構需要RegTech,世界各地監管機構也需要,否則難以跟上金融機構步伐;此外RegTech也有助找出法律漏洞以作出適時修改。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正在採用機器學習方法預測投資者行為,特別是在市場風險評估領域,包括找出潛在欺詐行為和監管瀆職等。與此同時英國通過鼓勵RegTech發展,例如培育初創企業、金融機構、技術供應商和學術界並為其融資,以使用新技術和大數據來降低合規成本,提高監管有效性。

 

在中國,金融科技投資總額於2016年達102億美元,超過北美的92億美元。不過金融機構欺詐案件涉及的金額亦同樣驚人,其中最轟動要數2016年破獲的「e租寶」事件,該網上平台非法募集資金高達500億人民幣(約80億美元),牽涉90萬投資者,遍及31個省份。

 

騰訊最近發布「互聯網黑色產業鏈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共有160宗黑色網站案件,緝獲金額為32億人民幣(約5億美元)。

 

因此內地準備加強監管行業,人民銀行於2017年5月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以監督業界,穩定金融業。根據人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鋒說法,中國有需要探索如AI和RegTech在監管上的角色。

 

對香港來說,要維持全球金融中心地位,需要迅速回應世界潮流,而RegTech大有可能是我們鞏固領導地位兼大展拳腳的好機會。

 

在過去幾年,香港金管局設立了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和「監管沙盒」,鼓勵金融機構嘗試各種創新的金融科技方案。證監會也積極探索RegTech的各種可能,例如2016年便伙拍20間銀行試驗以RegTech監察和偵測系統性風險;同時也就其他議題,如以AI的先進功能探討如何發揮數據蒐集、列表和基本分析以外的潛力;去年證監會又以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比較不同社交媒體的情緒分析工具,力圖尋找RegTech在監管瞬息萬變的金融體系中擔當的角色。

 

香港具優厚條件發展RegTech

 

對本地金融業界來說,RegTech運用先進科技來評估信貸風險、監察洗黑錢和詐騙等問題,重整各種審查功能,減低人力資源成本之餘,也能帶來「破壞性創新」的機會。事實上香港具備如紐約和倫敦般優厚的條件發展RegTech平台:香港對國際法規和監管要求有透徹理解,加上本地人才的中英雙語優勢,及處於有利地理位置,都有助香港在內地城市、澳門和台灣拓展業務。

 

此外我們更可借助內地企業,如與深圳方面合作,那裏不乏軟件工程師,私募基金也致力找尋有潛質的RegTech企業。而相信內地有意「走出去」的金融機構也會對這方面的合作表示歡迎,冀望一起創造協同效應。

 

如果香港能把握RegTech發展機遇,這樣不僅能為社會注入經濟動力,更能讓年輕人大展拳腳、釋放潛力。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