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2

空間數據認知趨重要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空間數據認知趨重要

 

據估計,人類的腦袋有六成活動是用於處理我們眼睛所見的事情,而眼、腦協調形成我們對空間數據(spatial data)的認知。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與外界(例如大廈、汽車或其他地標)的相對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認知能力,我們的祖先無法找到食物或繁衍後代。

 

諾貝爾醫學獎得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原來我們哺乳類的大腦有十分精密的追蹤系統,一如內置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引領我們在地球上穿梭行走。這個令人類得以存活數以百萬年的天賦非常關鍵;到今天,空間數據認知的重要性更有增無減。

 

人稱電子地圖的地理資訊系統(GIS),以「地點」和「空間」為基礎,結合、整理、分析多元化的數據,並轉化成有價值的資訊,協助決策。現在不少人談論智慧城市,GIS的靈活運用更是奠定智慧基礎的重要關鍵。我多次談到「智慧城市3.0」,它的精粹就是多方協作,包括市民、政府、公商機構、學界等,透過大眾合力提供資訊,加上政府運用社交媒體的數據和公共場所的感應裝置,合作製成一個覆蓋全城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ommo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簡稱CSDI),以更具智慧的方法,解決如交通擠塞、長者照顧、熱島效應等現代城市生活的連串問題。

 

如果感應裝置像人類的眼睛,「物聯網」就似是大腦電波傳輸系統。今天的物聯網規模龐大,估計到2020年,高達500億件物件將會連線,包括智能手機、汽車、道路橋樑、地底喉管、海陸空中數以億計收集交通、人流、空氣質素等數據的感應器,亦可用於野外監測大氣變化、地殼移動等。同時也連接商場、學校、辦公大樓,以至家中各樣智慧型電器等室內活動。把這些零碎而實時的數據收集起來,搭建成一個CSDI,並以GIS軟件整理分析,便可從中發掘出事物的規律和模式,令數據變成有用的資訊,不單促進效率,有利監察市政運作,更令現代的城市生活變得更有智慧。

 

政府在12月中發表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宣布打算開放公私營部門數據,方便科研和創新,實屬積極的方向。其中提及「在2020年商業推展第五代流動網絡(5G)服務及應用」,5G是非常高速和高容量的訊息傳輸服務,在物聯網之間提供可靠和低延遲的通訊,如果5G能及早實現,上述應對城市問題的智慧解決方案便可更快面世。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