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

自駕車:「馬路如虎口」要改寫 - e-zone - IT Times

網上版請按此

 自駕車:「馬路如虎口」要改寫

 

今天全球所有大車廠,如寶馬、平治、奧迪、本田、豐田,以至科網企業,包括蘋果、百度、微軟、三星等,均異口同聲表示會推出無人駕駛車。不過,他們所說的「無人駕駛」定義不一。根據美國交通部以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的定義,按人類參與的程度把「自動駕駛」分為 6 級:最高的 3 級全是毋須人類監控,如「高度自動化」級別,更聲稱司機可在行車時睡覺。

 

我們聽聞無人駕駛的樓梯響起多時,甚麼時候才可享用呢?聽說騰訊將在明年或 2019 年初,率先推出小量全自動車款;不少車廠也表示會在 2021 年前發布產品,包括沒有軚盤或腳踏的款式。

 

Google 今年 4 月開始公開邀請數以百計的美國鳳凰城居民試用無人駕駛汽車,行駛範圍達兩個三藩市,即一個半香港島大小。過去 8 年,Google 無人駕駛已累積超過 300 萬公里的實際行駛經驗。惟據網站 Car Advice 報道,截止 2016 年底為止的數據,Google 無人駕駛車平均每 8,000 多公里便需人類協助才免於意外,故此它的安全性仍未令人信服。

 

顧問公司麥肯錫早前訪問了 30 多個歐洲、美國和亞洲的專家後,得出看來比較實在的時間表:

 

(1)現在至 2020 年代中期:不設零售。首先以工業用車隊為主,如:採礦、農業等較簡單的作業環境,之後會針對經常在高速公路行駛的貨車,再之後會用作派送郵件的商用車隊或無人機。

(2)估計在 2020 年代中開始:逐步進軍消費者市場,但要多年後無人駕駛才可以大眾化。

這跟另一家顧問機構 Gartner 今年的客戶調查結果相似:受訪的 1,500 多名美國和德國人,超過一半對全自動駕駛的安全深感疑慮,且早期由於需求有限,預計車價將高達每部 100,000 美元,制定相關規管也需時。種種因素令人相信,最快要到 2025 年後,隨著車廠推出各式優惠,自動駕駛才有機會走入尋常百姓家。

 

雖然這種出行模式要十多年才有機會普及,但可以想像屆時對生活必定產生不少影響,其中之一也許是消閒和娛樂的時間增加。麥肯錫預計,原本用於通勤但現在因無人駕駛而空閒的時間,全球加起來每天可能高達 10 億小時,足夠建造兩個埃及金字塔!這些額外時間的增值潛力驚人,例如有估計每多 1 分鐘閒暇,可為全球電子媒體增加超過 60 億美元的收入。此外,空氣質素也會改善,因為汽車會自動以最高效能運作,排放的廢氣預計會減少達六成。

 

當然,最重要是意外會大幅減少至現在的 1 成。在美國,一宗致命交通事故,一個死者之外,每每連帶有 8 人需送院,100 人輕傷,在 2012 年撞車令美國耗上 2,120 億美元。隨著意外劇減,美國可省下 1,900 億美元。

 

Google 早前申請了專利,可自動調校車身硬度 — 撞車時,如撞到的是硬物(如:汽車),車身會變得僵硬;如撞到人的話,它會「放鬆」減緩衝擊力。

 

從此以後,「馬路如虎口」或要改寫了。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