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發揮眾籌力量
聽到曾俊華宣布以眾籌方式為競選特首籌募經費時,我不禁暗暗喝一聲采。不論你是否支持他參選,但這樣高調地運用眾籌,肯定有助更多人認識這種新興集資方式。
股權式最值推廣
眾籌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應運而生的產物,當時企業不論大小都面對融資困難,眾籌成為新出路。後來全球因量化寬鬆(QE)而「水浸」,眾籌演變成「試水溫」的工具,不少初創企業在眾籌平台初試啼聲,測試自家創意是否受市場青睞。研究公司Massolution指出,2015年全球眾籌金額達到340億美元,較之前一年上升逾倍。世界銀行曾估計,2025年單是發展中國家的眾籌額度已可達960億美元。
眾籌平台多姿多釆,粗略可分為四類,曾俊華今次使用的是「捐贈式」,即市民藉捐款表達支持;「獎勵式」則讓投資者預購實物或服務;而「債權式」借貸近年備受爭議,因為借款人信用參差,問題在內地尤其嚴重。我認為最應落力推動的是「股權式」。跟「獎勵式」相似,「股權式」項目非常多樣化,最大的分別在於回報是股權。
籌資者在眾籌平台上創建「股權式」項目,介紹自己的產品、創意、籌募金額目標之餘,更要列出預期回報率。「股權式」籌集金額一般較高,其實這跟傳統金融投資性質相似,本地投資者對此應該有相當認識;香港融資市場的專業投資者為數不少,他們經驗豐富,亦期待有更多元化的選擇。
港發展裹足不前
美國去年推行新措施,把過往只容許專業投資者參與的「股權式」眾籌,有限度開放給小投資者參與。新加坡亦於去年宣布兩項促進「股權式」眾籌的措施,包括對12個月內集資低於500萬坡元(約2500萬港元)的項目簡化申請要求。不過香港在這方面仍裹足不前,更遑論政府有政策配合和促進發展了。
「股權式」眾籌這類新經濟模式,也是通過小市民發揮大力量的平台,與智慧城巿的意念不謀而合。我希望不論誰當上未來特首,也能就新興經濟模式和金融科技業加強溝通,並修改法例,兼顧創新空間和投資者利益,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