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新冠肺炎疫苗分配需公平透明 - 明報

網上版請按此

    

新冠肺炎疫苗分配需公平透明

 

全球都對新冠肺炎疫苗翹首以待,預期疫苗明年一旦誕生,大家都期望在接種過後,便可回復以往的自由,聚會、外遊毋懼感染,口罩也毋須佩戴。目前中國內地和香港等地已參與了新冠肺炎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不過,國與國之間,以至不同社群之間,如何公平而有效地分配這些疫苗,成了當前重要議題。因為全球幾十億人也需要疫苗,這樣的需求一下子如何應付得了?而分配能否公平公正,不論國家貧富或社群階級年紀也是焦點。

 

早前一群來自9個國家的19個學者在《科學》期刊聯合撰文,討論疫苗分配之道。其中指出世衛建議首階段參與國家的3%人口可以先得到疫苗,之後逐步擴展至人口的兩成。另一個建議則不以人口數目計,而以該國實際需要為依據,即以前線醫護人員、65歲以上人口和有併發症病人等高風險人士的數量來分配。但這個建議很具爭議,因不少發展中國家醫護較少,人均壽命也較短,簡單而言,這方案會令貧窮的國家取得更少疫苗。

 

以年齡或職業作分配機制?

 

而香港作為富裕的經濟體,雖然不怕分配不到疫苗,但如以上述的世衛方案,即早期只會獲發人口3% 的數量,以2020 年中香港人口的750 萬計, 3% 即22.5 萬。怎樣決定誰先接種,以及如何迅速有效執行大規模的接種工作,實在需要詳細考慮。

 

首先,現行主要以年齡劃分的機制恐怕並不適用。以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為例,截至8月底,今年政府免費或資助的人數已超過130萬,目標對象包括: 6 個月至6 歲以下兒童、6至未滿12歲兒童、50至64歲人士、65歲或以上人士;而第五類則是因身體狀况(懷孕、長期病患)和高危行業(醫護、從事家禽業或屠豬)等因素的人士。

 

年齡劃分的機制不適用,職業或以對地方運作的重要性區分又如何?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指引,限量疫苗的分配次序為:

 

(1)醫護人員;

(2)維持國土安全和城市運作的主要人員;

(3)孕婦和兒童;

(4)易受感染的高危行業員工。

 

而國民大眾又如何? CDC 再把全國分為5組,最優先獲分配的第一組,除了醫護、警察和消防人員,也包括孕婦和幼兒;其他兒童則因健康好壞分置第二、三組。不過,65歲或以上長者則只置於第四組,僅高於健康的19至64歲組別,這有別於許多亞洲地方較重視長者的儒家思維。

 

易受忽略的高危群組

 

疫苗分配如何才可符合大眾期望?我認為需要集思廣益。個人認同CDC指引的某些部分,例如維持城市運作兼有被傳染風險的前線員工,應獲優先接種。其次是高危群組,包括居住在安老院舍的長者,以及長期病患如患癌症或糖尿病兼超過65歲的長者。

 

另一群組易受忽略,卻很大機會受感染和把病毒傳播出去,居無定所的露宿者是其中之一。

 

一旦訂定了目標群組,當局要因應他們的地理分佈,安排相應的措施和場所,以免有人因為不便,如要乘車而不去接種。而地理資訊系統(GIS)在此可以大派用場,既可把不同群組的位置分佈標示在電子地圖上,也可看到接種場地的15分鐘步程或30分鐘車程內,可以包攬多少人,從中也可預計每個地方需要的疫苗數量。

 

此外,有些疫苗可能要注射兩劑,不同藥廠的出品也不可交替使用;誰接種了某一種疫苗,什麼時候要第二劑等,工作人員需要快捷準確的系統記錄每個人的接種資料,加上疫苗包裝盒條碼、到期時間、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或潛在風險等,方便跟進。這些資訊更可在互動地圖儀表板上呈現,令決策當局可實時看到不斷更新的狀况。

 

消除大眾的迷思

 

此外,世衛在去年指出,對接種疫苗的懷疑和不信任是全球醫療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這可能源於互聯網上許多真真假假的傳聞。即使對新冠疫苗,美國的調查也發現有超過三成人有疑慮,兩成更已斷然拒絕。

 

要消除大眾對疫苗的迷思,增加透明度和強化溝通是不二法門。

 

一開始,除了向公眾解釋疫苗分配的原則和措施,同時,在互動地圖儀表板上,應羅列每個群組的分佈、獲發的疫苗數量、每天更新的接種人數、接種後發現異狀的有多少,由此評估風險的高低等。

 

新冠疫苗從揀選接種優先次序到部署實施也肯定受高度關注,因此政府更要加強跟公私營企業以及社會大眾的溝通,提升透明度,減少揣測,也遏止謠言,這樣種種政策措施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