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新經濟拉闊男女薪酬差距
今年內地提出規模龐大的「新型基建」,提振經濟。可是,大部分國內女性恐怕未能受惠。
新基建以數碼科技為傳統產業如鐵路、機場、水利、物流升級轉型,並加速推進新經濟產業如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預期未來幾年投入資金達十多萬億元人民幣。
近年內地女生的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根據教育部數字,在2009年,女生在大學收生中首次超越男生,女大學生人數錄得50.48%,比男生多20餘萬;到2019年女大學本科生更接近54%,比男生多136萬。然而根據美國研究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數據,在頂尖的大學如清華(女生佔34%)、北大(女生佔48%),男生在人數上依然佔優。
中國被譽為女性創業家的樂土。今年胡潤統計在全球16個國家找到100位白手興家的10億美元女企業家,中國佔61%,美國第二(19人),英國第三(6人)。其中33%新晉女企業家從事「先進製造和大健康」、「傳媒娛樂、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
即使如此,但兩性薪酬差距持續。去年內地9個部門聯合發布規定,要求企業不得將婚育狀況作為錄用條件,以禁止招聘過程中的性別歧視。同一時間,內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公布的《2019中國職場性別差異報告》指出,在2018年,中國女性平均薪酬為6497元人民幣,僅及男性的78%。
該報告分析,職位選擇是導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男性偏向技術、銷售等工作,薪酬回報較高,而女性更多從事行政、營運、市場等工作,屬薪資中等的崗位。2018年15個最高薪工種中,除了排在第14位和第15位的戰略諮詢及證券分析師外,其餘崗位女性佔比普遍在三成以下。
而近年大熱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職位,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相關工種,女性不足兩成。
同時,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不論公私營機構,在中國位居高層的女性不足兩成。在人工智能新經濟下,WEF更預告男女薪酬差距會進一步拉闊。
內地薪酬差距問題的癥結不在能力,而是社會如何看待女性的角色。中國傳統觀念在內地仍然明顯,例如重男輕女、女性30歲前要結婚、婚後女性要以家庭為重等,令女生罕有敢於追求突破,從而發揮自己的潛能。即使有成功突圍而出的個案,也只是鳳毛麟角。如果女性有更多機會,不單個人獲益,內地在新經濟和智慧城市的發展上也可實力大增。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