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助年輕人逆境自強 - Recruit

網上版請按此

助年輕人逆境自強

新冠肺炎肆虐之下,要重振本港經濟,必需緩和失業率,其中以青少年失業問題最值得關注。

猶記得2003年香港受「沙士」疫情影響,整體失業率曾攀升至8.5%,而在新冠疫情下所錄得的7.2%失業率,相對較低,但兩次疫情下,青少年(15至24歲)均是最受打擊的一群。當年15至19歲群組失業率高見33%,是次疫情下的數字似乎沒有2003年般嚴峻,但15至19歲和20至24歲失業率仍是其他組別的兩、三倍,屬所有年齡組別之冠。

年輕人是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群,青年失業率高企,不但拖垮本港經濟,更會加重政府負擔。歐洲一項由1980至2005年進行的研究指出,青少年在經濟危機發生後至少5年內也深受影響,其中以第二及第三年最為嚴重,即使大學畢業生也不能倖免,他們的收入在之後十年也會偏低,沒有接受大學教育者的情況會更差。如日本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經濟衰退,令不少僱主把聘用形式由長工變成臨時工或散工;在美國、加拿大及南韓,相較年長一輩,年輕人因工作經驗較少,往往率先被裁,又需花更長時間尋找穩定的工作。

英國「志願組織行政總裁協會」(ACEVO)的報告指出,年輕人失業為政府帶來的財政負擔可高達280億英鎊(約2,790億港元),這包括當前及未來的種種支援。港府一直致力提供青少年的就業支援,如去年11月底發表的《施政報告》中,便提及多項措施協助青年就業,如「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和「創新及科技基金」,可為從事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年輕人帶來新機遇;至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則鼓勵年輕人嘗試到大灣區工作及創業等。

不過,要改善青少年失業問題,始終要從多方面着手,如提供免息貸款以支援本地初創、推動智慧城市產業化等。我期望政府能夠多關心年輕人,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要,鼓勵他們逆境自強之餘,還讓他們能盡展所長。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