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5

讓本港再工業化起飛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讓本港再工業化起飛

自2016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及香港要發展再工業化,惟本港的再工業化進展一直未如理想。去年中,立法會秘書處資科研究組一份題為《選定地方推動再工業化的措施》的報告指出,「創新科技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過往9年來停滯不前,佔本地生產總值僅得0.7%,至2018年,也只微升至0.8%。」

然而,香港要長治久安,經濟便需要多元發展,促進再工業化是關鍵政策之一,務必要積極推動。

科技在再工業化中扮演主要角色,所以對研發的投資不能缺少。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高收入經濟體如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科研投資,平均佔GDP的2.58%,南韓有4.81%、中國2.19%(深圳更達4.2%)。而香港政府儘管以知識型經濟為發展模式,直至2019年,科研投資仍然偏低,僅佔GDP的0.92%,遠遠不及近鄰的水平。

而且,香港雖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實力雄厚,但在研發成果商業化的能力卻嚴重不足。港府應多注意市場趨勢,如在長者服務、物流及食品業等不同行業,探索及部署更多智能解決方案。

據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於去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共有21,000多家港資製造業企業,估計營業額達9,000億港元。而在大灣區的大部分港商都屬中小型企業,研發能力非常有限,若政府的再工業化策略能夠惠及這些企業,便能提升它們的競爭力。況且,這些企業生產綫雖在內地,但九成以上總部都設在香港,協助他們同時也能促進本地經濟和就業。

不過,要推動再工業化還須顧及本港的傳統製造業,它們大可成為研發成果的主要目標客戶群。如先進的機械人可以應用於大灣區內的主流製造業,包括服裝、鐘錶、電子以及食品加工,實現智慧製造的價值。只要能提升香港傳統製造業,締造雙贏的夥伴關係,香港的再工業化便有望可以振翅高飛。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