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行山不留痕 尊重大自然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行山不留痕 尊重大自然

香港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能如常自由地往外地旅遊,只好以行山為樂,郊外經常人潮如鯽,垃圾也散落不少。

有環保團體於去年三月連同16名義工到大帽山郊野公園清理山徑。在短短九公里的山徑中,合共清理達70磅垃圾,當中不乏棄置的食物包裝、膠樽、口罩、濕紙巾等,更發現至少1,500個煙蒂,如煙蒂未完全熄滅,便易生山火。

去年首季發生的山火數量,已較2019年同期增加3.5倍,而雞公嶺郊野公園範圍更錄得三場山火,影響面積達334公頃,相等於17個維園,可見郊遊不當行為所造成的破壞力驚人。

外國有環保組織提倡山野不留痕(Leave No Trace)守則,呼籲郊遊人士尊重自然,減少破壞,發人深省。守則包括:

一、事前規劃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如善用應用程式以了解行山路徑的資訊,減低不必要的意外和損害;

二、在既有的山路上行走和紮營(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以減少對周邊植物和泥土的傷害;

三、自己垃圾自己帶走(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四、保持原有風貌,不移動和帶走任何屬於自然的物品(Leave What You Find);

五、減少生火,盡量在指定的燒烤場或營地內生火(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六、尊重野生動植物,勿打擾牠們的作息環境(Respect Wildlife);

七、尊重其他山友(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讓郊野變得和諧共融。

政府近年也積極推廣「山海無痕」的郊遊文化訊息,並多次委派義工到熱門的行山路徑,包括紅花嶺、大欖涌、大澳、青衣自然徑及元荃古道等進行宣傳工作,呼籲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適當棄置口罩」等,同時更向遊人介紹山徑沿途景色和生態環境,以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並建立良好的行山郊遊文化。

香港的郊野地區風景宜人,並擁有眾多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物種,值得引以為傲。如要讓這樣美好的郊野環境延續,便需要市民齊心愛護,尊重大自然。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