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

締造活潑的初創生態系統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締造活潑的初創生態系統     

近日有兩則關於本地初創的消息,令人憂喜交集。

今年5月,傳出數碼港社群再添一隻獨角獸(估值達10億美元、成立不足10年的初創企業),加上網站unwire.pro的分析,香港獨角獸公司總數達到12間,分布在物流(GOGOX、 Lalamove)、金融(WeLab、TNG、Airwallex、 BitMEX)、深科技(商湯、SmartMore)、加密貨幣(FTX、Animoca Brands、Amber Group)和旅遊(Klook)等5個範疇。

初創公司數目在去年也有增長,達到3360間,比2019年上升逾5%,雖然對比早幾年二至四成的增幅顯得細小,但考慮到新冠疫情的艱難境況,這樣的表現已屬難能可貴,令人欣喜。

不過,初創調研公司Startup Genome的年度《全球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報告》,香港卻連跌3年,由2019年的第25位,降至去年第29位,今年更排第31位;反之,內地幾個城市不是企穩前列,便是逐年爬升,令人不得不注意。

該報告顯示,首30位的生態系統中有五成來自北美,亞洲只有27%。2017年以來居首一直是美國矽谷,第二、三位都由倫敦及紐約佔據。上海過去3年也排第八、亞洲第二,比東京、首爾和新加坡強勁;至於深圳和杭州同是去年新上榜,分別位處於第22和28位,今年不約而同躍升3級,至第19和25位。此外,北京已連續4年被評為亞洲第一,這幾年都在全球第三、四位之間徘徊。

另一研究機構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指出,北京獨角獸佔全國總量逾三成,達82家;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北京更佔內地六成。該市能穩坐亞洲初創生態系統首位絕非偶然,據《初創報告》去年的分析,政府投入資金支持是成功的關鍵──政府既為初創吸引達22億美元的私人資本,又在疫情下提供近1500萬美元利息,以減輕初創兩成的借貸成本。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9月公布,北京去年科技經費投入(R&D)的強度為全國最大,達地區生產總值的6.44%,高過以色列的4.95%、南韓的4.81%,而香港的0.92%更顯得微不足道。

事實上,人才和初創一樣,需以大量資本培育。根據貿易發展局去年對259間在港成立少於8年、以本港為公司總部的初創的訪問調查,超過五成受訪者稱「足夠的資金來源」是推動初創業務發展的最重要三大因素之一,重要性遠超第二、三位的「廣泛的客戶群」(42%)和「持續創新」(36%)。香港雖是國際金融中心,但初創要籌集資金卻非易事,政府和民間是否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值得各位細想。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