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擴大5G的應用潛能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擴大5G的應用潛能

全球流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曾就「提供5G的最大障礙」訪問全球750家電訊公司高層,指出現時5G多應用於視頻串流,以及虛擬實境(VR)、擴張實境(AR)和延展實境(XR)等,從前憧憬的自動駕駛、遙距醫療等卻受惠不大。

以無人駕駛為例,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計算,要開發一個安全的無人駕駛系統,就算每日24小時不停行駛,學習時間也需大約400年。有汽車製造商如德國的保時捷使用模擬器在虛擬世界驅動學習,加速開發過程,不過這對提升自動駕駛在現實環境的安全性成疑。

因此,南韓雖早已在不同場景測試,例如2018年的冬季奧運期間,一家車廠以5G成功實現了從首爾到平昌190公里的無人駕駛;2019年開始在資訊科技重鎮板橋科技谷有兩架無人駕駛巴士,試驗往來板橋市鐵路站和科技谷,但駕駛範圍仍然有所局限。

即使5G在VR和AR的應用上,已獲如蘋果、Meta、微軟、Alphabet(Google母公司)等巨企爭相投入資源搶佔大部分市場份額,以求可如業主般制定各種規矩,以及坐享用戶下載應用程式的分紅,但實際上其關鍵硬件仍有待提升。現時,有不少投訴指虛擬實境穿戴裝置笨重、電池續航能力短、用久了機身過熱、視野也不夠清晰等,加上,這些裝置還以遊戲(現在佔九成用量)、虛擬演唱會或公司開會為主要用途,要發展出更廣泛的應用便需時定論,所以回報效益不似預期。研究公司IDC預計,今年這些穿戴裝置的出貨量僅1600萬部,要到2026年才有望達5000萬部。

至於香港,5G服務已推出兩年,網絡覆蓋逾九成人口,但仍有不少市民未有轉用。通訊辦通訊事務總監梁仲賢直言,這是因為我們缺乏「殺手級」應用。要進一步開拓5G應用的潛能,必須擴大其應用層面,也有賴業界攜手合作。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