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1

北都智慧規劃 解決住屋人才問題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北都智慧規劃 解決住屋人才問題
 
日前在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上,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香港的首要工作是「搶人才」,以及增加房屋供應。這兩個問題其實相關,而透過智慧規劃可以一併解決。

全球的城市都在競逐人才,而收入、就業前景、居住環境等,都是吸引優質人才的要素。這也是為甚麼香港文憑試的狀元大都選擇醫科,因為醫科畢業生的待遇比其他學科的大學畢業生都優厚,日後的前程亦更好。

近日專欄作者松花芥子在報章提到,內地高考狀元有完全不同的選擇,引起關注。根據內地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盤點2007年至2016年這10年內的高考狀元大學選科,醫科竟然不入十大。

內地高考狀元的首選是工商管理,837位狀元中有236個選修,佔28%;第二位是經濟學,有200人選擇;電子資訊居第三、數學和生物科學並列第7、計算機科學排第9;而香港狀元熱衷的醫科,則排第13,10年來只有12位狀元修讀。

港創科產業 GDP佔比仍低

如何可以說服香港家長及尖子修讀和鑽研創科、醫療研究以及高端產業,打造香港成為多元的創科中心,是政府要深思的問題。

盡管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已在創科投入逾千億,香港創科產業在2020年只佔GDP僅1%,與金融、貿易物流業分別佔23%和20%不可同日而語。

要把香港的新經濟發展得繁茂,並成為充滿優質工作機會的宜居之處,吸引本地和海內外人才湧入,我們需要一個劃時代的轉變,才能扭轉現狀。

成為創科中心的一個權宜之道,是引進中外大型科技公司落戶,在短期內促進本地科創產業的生態發展,例如美國德州首府奧斯丁(Austin)一躍成為新興創科中心,就因為吸引了軟件巨企甲骨文(Oracle)把總部搬遷過來,許多科技巨企包括Google、蘋果、亞馬遜、Facebook和SpaceX等,也在該市設立分部;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亦指出,上海和波士頓通過引進大型科技公司落戶,打造了本地初創企業和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有評論指出,去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表達中央對香港的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豈非指日可待?

然而,香港目前並未具備成為創科中心的條件,因為一個創科中心需要的不單是人才,還要其他配套,包括足夠的土地作拓展之用,而北部都會區將會成為我們的轉捩點。

促港深融合 完善產業鏈

內地近年在資訊科技積極投資,加上大灣區充沛的數碼科技人才,以及深圳強勁的數碼經濟(去年數碼經濟貢獻該市GDP逾3成),藉着發展比鄰的北部都會區,香港可促進與深圳的融合,如此不單香港的金融和專業服務與內地創科產業有更緊密連接,增加拓展空間,也更方便港深的人才結合,創造更完善的產業鏈,同時有助將科研落地恒常化,發揮大灣區的潛力,再放射到全國其他省份。

要發揮北部都會區這些策略性優勢,智慧規劃是成功的關鍵,當中我們既要發展多元化產業,同時又需大量增加房屋供應。

一方面,北部都會區有新田科技城,又連通南山和深圳的科創園區,加上引進的海內外企業,大大有利建立一個跨地域的創科生態圈,提供充裕的就業機會;而現時受限於土地不足、難以拓展的物流業,也可透過更佳的城市規劃,促進產業現代化,擴大現存優勢。

公共運輸導向型開發 可持續發展

此外,政府預期北部都會區會提供90多萬個住宅單位,容納250萬人居住,是目前香港人口的三分一,既有助穩定樓價,而且區內眾多的就業機會,又能提升市民尤其年輕人的職住平衡和歸屬感;而不可或缺的,是以「公共運輸導向型開發」(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透過公共交通配合工商業和住宅的多元土地運用,減少居民的舟車勞頓,又促進可持續發展。

目前,香港在規劃新發展區時,牽涉的數據庫和系統分散,常令政府內部以至公眾在過程中難以互動及參與;而北部都會區更是幅員廣闊,面積等於4個港島,因此更需要高效的統籌。

在2015年,策略發展委員會的《智慧城市的發展方案》,已建議發展局/規劃署以「共用的地理空間資訊系統平台」(Comm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CGISP),「方便新發展區的規劃、建設、監督和維修保養」,並以粉嶺北和古洞北新發展區的詳細設計為試點。

一站式數據平台 高效統籌發展

簡單來說,是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為核心,建立一個一站式的數據平台,以統籌基建項目,提升效率。CGISP強於綜合各方數據,例如在新發展區項目規劃上,一般牽涉3大類數據:土地相關(位置、地界、權屬、用途和分區計劃大綱圖等)、工程(道路、大廈、地下喉管)以及環境(郊野公園、古蹟文物),這個平台可讓不同持份者查看、搜索、對比、分析和共享工程資訊,以便跟進發展。

透過智慧規劃,我們可以把北部都會區的策略性優勢完全發揮出來。政府宜把握這個黃金機會,締造香港成為一個吸引人才之地,如此未來我們的文憑試尖子就可以有更廣闊的科目可以選讀,而香港也能夠成為一個更宜居的創科中心。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