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善用智慧科技 兼顧發展環保
特區政府希望在2030年前,把碳排放量降低至2005年水平的36%;同時,為提升競爭力和增加房屋供應,又計劃多項大型發展項目。如何在發展的同時兼顧環保,是一大難題。
北歐國家丹麥在環保方面屢建奇功,坐落首都市中心的垃圾焚化爐(Amager Resource Center,ARC)已令人驚艷,銀光閃閃的外表下更是人工滑雪場和跑步徑。該國近年又創新地以岩石將剩餘的綠色能量儲存在裝滿碎石的大桶中,避免能量流失,解決了可再生能源業的最大難題之一。
丹麥可再生能源 屢建奇功
丹麥在綠色能源的運用,也位居歐盟成員國榜首,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EEA)指,丹麥在2021年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之前一年增加超過10%,成績驕人。
成功因素之一,是善用空間數據來發揮本地優勢,他們利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巨大風力資源,建造了全球首個人工能源島,為500萬戶家庭供電,當中完善的環境影響評估不可或缺,以了解新發展項目會如何改變人類、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景觀、文化遺產,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風力發電項目更着重研究對視覺和景觀的影響,以決定設計、尺寸和模式等問題。
海陸數據庫 共享資訊平台
為免溝通不良引起誤會,規劃人員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將數據變成具體的圖像,當中使用多達30層的專題電子地圖,方便專家評估和讓公眾了解詳情。
香港要發揮自身的特質,達致發展和環保並重,精準的數據應用必不可少。2022年施政報告指,會繼續推動明日大嶼項目,該項目需「全面採用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策略」,並利用綠色能源來減低碳排放。
這樣大型的基建項目,牽涉的人員、機構、物資數量龐大,施工期長,衍生的數據量驚人,因此過程中的統籌和溝通工作是否流暢嚴密,往往影響工程效率。
為確保平衡環保元素與工程暢順,政府需在規劃階段把握詳細周全的數據。這方面不妨仿效新加坡海事和港務管理局(Maritime and Port Authority,MPA),建立一個完備的陸地、海洋和沿海數據庫,並開發GeoSpace-Sea這個虛擬數碼分身(virtual twins)。它的特點是結集和連繫來自11個政府部門,包括水務署和住屋發展局等的資訊,以2D和3D圖像呈現數據,供當局實時監控沿海和海洋活動。
助公屋興建 規劃綠樹走廊
同時,為加快工程進度,特區政府更需構建針對新發展區項目的「共用地理空間資訊系統平台」(Comm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CGISP),方便規劃、建設、監督、維修保養。CGISP能確保共享的資訊準繩,關鍵在於:(一)綜合各方資訊,打通數據孤島,協助使用者通盤考慮大局;(二)作為「單一資訊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確保資訊不重複、最新和可靠,如此施工效率便更有保障。
採用CGISP等先進科技,既有助解決公共房屋興建問題,又方便規劃綠樹走廊,鼓勵市民安步當車,從而推動易行城市和實行2030零碳排的目標,善用智慧科技於未來大型發展項目,實在事不宜遲!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