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0

KPI儀表板 促成管治新風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KPI儀表板 促成管治新風

農曆新年前夕,高鐵車票每日14,000張售罄,回鄉旅客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才可過關,但特區政府的檢測資源仍繼續全港均分。當局長期有地區工作,人口普查也近在2021年,可是對內地新移民集中在深水埗熟視無睹,於是一再出現楓樹街遊樂場排長龍的畫面。市民要上班上學,檢測地點便要就近,而市民也未必掌握鄰近地區實況;政府空有海量數據,沒有整合和分析,智慧城市不見智慧,反惹來市民怨聲載道。

未投放滙集數據 浪費資源

即使把資訊整合了,及時維護更新也同樣重要。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當局協同非牟利組織智慧城市聯盟(SCC)合力推出的互動地圖儀表板,把當時混亂的疫情資訊統合公開,每天更新,贏盡掌聲;3年下來,儀表板的地圖功能不斷配合疫情演化,現只羅列各個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以及疫苗接種地點分布,卻沒有在互動地圖上顯示預約情況和實時人流,例如在九龍區亮綠燈的地點表示不用排長龍、紅色的地點最好避開,方便市民易於計劃出行。當局並未有投放資源滙集數據,導致相關工具閒置,浪費了大好資源。

近日重看2016年《TOPick》的一篇文章,頗為感慨。當年香港第一份智慧城市藍圖尚未出版,文章引述當時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揚言藍圖一出,相關政策可望持續至2030年;言猶在耳,第一和第二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相繼在2017年和2020年推出,《智慧城市藍圖3.0》未有蹤影之際,去年底特區政府又有《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而幾份藍圖的目標,不約而同都是以創科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

6年前提智慧措施 落實了?

但市民感到香港變得更智慧了嗎?6年前提出的智慧措施都落實了嗎?恐怕沒多少人說得出個大概。為甚麼?除了特區政府內部未能盡用數據,難以令人體驗到管治新風外,政府亦沒有定期公布進展;簡而言之,施政予人缺乏延續性的印象。

可以怎樣?去年的施政報告列出多個績效指標,我認為特首應進一步設立績效指標儀表板(KPI dashboard),由專人負責更新數據及監察;並以圖像化的形式顯示哪個達標、哪個仍需努力,市民一目了然。

上月底政府推出的衞生黑點網站,是KPI dashboard的良好示範。網站除了羅列全港700多個衞生黑點,從急切要處理的鼠患和蚊患問題、後巷衞生、野鳥聚集,以至常見的冷氣機滴水、棄置建築廢料,或者店舖阻街等也一一羅列,同時展示當局清理的工作進度,更讓公眾在互動地圖上檢視不同地區內的黑點舊貌和現況。

衞生黑點網站 成良好示範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指出,在各政策局和部門同事的全力支持和市民大眾的鞭策下,可令香港成為一個宜居和大家引以自豪的共同家園,這也應該是KPI dashboard的目標,就是促進全民同心協力,攜手建設智慧城市。

這種融合互動地圖的展示方式,使人易於理解,影像又可以吸引市民眼球,是滙聚民意的好方法,特區政府宜廣為使用並大力宣傳,令人盡皆知,也有利施政延續下去。日子有功,市民定能對政府的智慧管治改觀。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