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4

建立中央資訊平台應對天災 - Capital Weekly

建立中央資訊平台應對天災


隨著全球天氣暖化,各國天災日趨頻密。完善通報機制、建立貫串各大政府部門的中央資訊平台(簡稱COP)已成為當務之急。

當市民向政府熱線1823投訴家居附近大規模塌樹或交通燈故障、999收到馬路被飛墜物件阻擋、消防署處接到有人被困的報告時,有沒有一個中央資訊平台,實時把這些零碎的數據整合,和連結巴士、港鐵停駛的資料,並標示在地圖上作全面分析?

答案是沒有。在10號風球當天,市民只能透過社交媒體互傳各區風災片段,大家憑支離破碎的資訊,估算風災破壞,政府何嘗不是這樣!由於部門之間欠缺一個實時的中央資訊平台,資訊並不互通,所以實行應急措施未如預期理想。

災害發生後的重建復原工作,以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為基礎,能顯示各個部門所有相關資訊,包括資源、應變團隊狀況的COP至為關鍵,COP能讓各政府部門清楚自己的職責和所負責的區域,更可作為臨場指揮統籌的平台,讓指揮官即時了解最新而全面的救災情況,發出命令和調撥資源。在COP協助下,救災團隊才能夠各司其職,以最高效率拯救市民的生命及財產,而此系統早已於歐美等國廣泛採用。

大家可有留意颱風山竹過後,以往經常備受注目的國際航運服務,已非媒體焦點所在?原因是香港國際機場能迅速回復運作,通宵疏導旅客,並於颱風後的48小時內妥善安排2,000班航機升降,即平均每1.44分鐘就有一班機起飛,效率之高和復原之快,令人驚嘆。運作暢順的背後原因之一,正是透過GIS讓管理當局能夠全盤掌握空間數據,以作出客觀和科學的決策。

颱風山竹過後,香港人經歷了意想不到的「上班噩夢」,如何避免災後混亂情況再度發生,妥善處理天災,相信是全民之所望,也是智慧城巿之道。

(文章為筆者個人意見)


 

 

鄧淑明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