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手機大數據追蹤染疫途徑
《美國醫學雜誌》刊出的報告估計,有一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沒有一般徵狀,即初期既不發燒也不咳嗽,只有頭痛、腹瀉等情況,很易令醫療人員誤判。研究員指現時數據太少,難以作更準確的分析。
不過,如果以手機定位數據追蹤確診病例,並以他們過去幾個月的手機訊息和通話詳細紀錄(CDR)來掌握行蹤,應該較易鎖定潛在病患。同時,不少電訊公司一般也會保留手機過去幾個月的位置資料,這對研究確診病例的感染和傳播路徑大有啟發。
全球流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指出,現時手機用戶總數已逾50億,難怪近年以手機數據來追查傳染病,或者在地震時的救援工作,成為熱門話題。例如2010年令10多萬人喪生的海地大地震,便啟發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一個學生,他說服當地最大的電訊公司,免費分享地震發生前後的190萬名用戶匿名通話紀錄,希望藉此尋找生還者,並救助災民──首都太子港差不多四分一的居民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這個分析令當局更清楚預計災民的流向,從而規劃救援措施。
以蚊子傳染的登革熱,估計在2013年和2014年間全球有5000萬人受感染,導致每年50萬人住院和2.5萬人死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早前和新加坡合作,試驗幾個預測模型,希望找出預防下次病情擴散的方法。研究人員首先建立4套預警模型。其中一個是以新加坡230萬人兩個月的匿名手機通話紀錄,追溯病發前人口流動的模樣。另外3個模型分別是隨機抽樣的人口流動、常見的或然率分布,以及用人口普查數據配合一個「輻射」模型來作預測。
結果發現,以手機訊息和「輻射」模型這兩個表現最佳,能持續地把登革熱個案的地理位置分布預報出來,準確性達八成。手機數據之所以較準確預測病發情況,因為新加坡有八成人要跨區上班,流動有規律但也多變化,是次研究令人更肯定出行軌跡和染病的關係。
這個研究不僅對新加坡城市規劃有參考價值,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很重要,因為隨着全球人口超過一半居於都市,市政府面對的公共衞生挑戰愈來愈大。不過,登革熱以蚊子傳播,和流感或伊波拉病毒這些人傳人的疾病又各有不同,因此這個預警模型不能直接套用。
採用手機訊息也並非萬全之策,從一些實例見到,如果處理不善,可以問題百出,為什麼?下次再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