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2

自小鍾情GIS 創立智慧城市聯盟 - 信報財經新聞

自小鍾情GIS 創立智慧城市聯盟

鄧淑明要香港更Smart

 

政府近年推動研究智慧城市(Smart City)發展,一班科技界人士去年成立「智慧城市聯盟」,為各界提供交流平臺;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鄧淑明(Winnie),自小愛研究地理及電腦,畢業後曾在香港大學執教鞭,1997年創業推廣「地理資訊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lS)電子地圖。

 

驀然回首,20年已成過去,由吃過無數次閉門羹,到如今業務已上軌道,鄧淑明決定重返港大,教導學生如何構建智慧城市,「全世界已朝這方嚮發展,香港又落後於人,當前急務是先做培育,建立Smart City人才庫。」

 

土生土長的鄧淑明,自小在元朗與祖母同住,唯一娛樂是流連圖書館;她笑言因個子矮小,衹能拿到最底層書籍,大多是地圖,「如是者,每日放學便去看地圖,久而久之,自行做了份資料庫,介紹每個國家首都、人口、工業發展等資料,類似現時的Map+Excel。」

 

兒時的習慣,令鄧淑明逐漸建立世界觀,對地理興趣也愈來愈濃;到中學時期,她又培養出另一項興趣──電腦。「這潮流玩意當時仍非常昂貴,我常常去深水埗黃金商場,觀摩別人砌機,當年全場衹有我一個女性,週圍的人總投以奇異目光。」她笑說。

 

97年創業推廣商業應用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鄧淑明開始入貨,「底版、Hard-Disk、RAM、屏幕」,落手落腳組裝,後來更自學寫Program,創了一個中國象棋電子程式,每日溫習完便自我獎勵與電腦對弈,「那時經常把零用錢儲起,留作換零件Upgrade。」

 

經歷會考及高考,成功進入大學,她笑稱是象棋陪她走過讀書歲月,後來她將地理與電腦結合,透過處理地圖來整合地理資訊。巧合的是,入讀港大首年,地理繫邀得一位著名美國學者,教授結合地理學、地圖學、資訊科技學問的地理資訊系統(GIS),為期2年,衹收20名學生;令一向熱愛地理及電腦的鄧淑明深深着迷,從此與GIS結下不解緣。

 

「該系統是把數據資料及空間位置連結後,為機構及個人傳遞資訊,比紙張地圖書更方便易用;簡而言之,即是時下手機內電子地圖,可以提升生產力,改善生活質素。」鄧淑明娓娓道來。

 

博士課程畢業後,她留在港大教GIS,慢慢卻發現,每班最多衹有20至30個學生,教十年八載也不過出到數百人,影響力有限,「當時GlS仍屬學術上玩意,政府和商界依然普遍使用手繪紙張地圖,眼見本港遠遠落後美加等地,我知道要真正推廣,必須先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市場。」1997年,鄧淑明毅然放棄教席,傾囊創業,在上環租了一個200方呎的小小辦公室,「資金有限,什麼都要一腳踢:髹油、拉電線、家具等,電話機都是二、三手貨色;每天回公司第一時間煲水,因買蒸餾水太貴。」安頓妥當後,她飛往美國,拜會全球最大GlS軟件開發公司Esri,爭取該軟件的推廣及合作計劃。

 

鍥而不捨打動政府部門

 

以為「搞掂」Esri便萬事俱備,殊不知真正困難在回港後才開始。鄧淑明苦笑稱,當年吃了不少閉門羹,也走過無數冤枉路,「以前好歹是個大學講師,創業後,在人家眼中卻是一名軟件推銷員。」

 

有次向某大政府部門推銷,她首次拜訪,對方即「耍手擰頭」,聲稱衹會用手畫地圖,鄧淑明二話不說送上一套軟件;第二次登門,對方又說缺硬件難以操作,她惟有聯絡行家送來;到了第三次,卻推說同事不懂使用軟件。換上別人,可能已打退堂鼓,鄧淑明並無氣餒,不但提供培訓,更送上相關書籍及教材。如是者,直至第五次造訪,終成功令對方答應使用。

 

編製沙士地圖協助抗疫

 

鄧淑明不諱言,當時心態是衹要有人肯用,都會與對方合作推動發展,「如果一直停留在舊方法層次,永遠未能登上世界發展臺階,還談何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另一深刻經歷,是2003年沙士肆虐期間,政府重心放在拯救病人,但衹有文件記錄病人地址,並無將資訊整合;鄧淑明帶領其團隊,兩星期時間不眠不休義務繪製「沙士全球地圖」,展示病毒散播最新形勢,每天更新感染人數及病人所在地資料,供全球醫護人員參考,協助控制疫情。

 

多年努力終有回報,GIS市場漸趨成熟,鄧淑明總算沒白花心機,她下個目標是希望複製GIS的成功經驗,推動本地智慧城市發展;因此去年9月重回港大,兼職教授有關課程,「建設智慧城市,人才是極為重要資源,不能衹專註基建及政策。」惟她承認在目前社會氣氛下,政府要發展也非易事,「沒法子,衹能望各界高抬貴手,Smart City目的是提升大家生活質素,以及香港競爭力,不應該跟政治掛鈎。」

 

 

資訊結合  地圖連繫生活

 

GIS這個名詞,外界可能覺得陌生,鄧淑明指出,其實它在不知不覺間已「入侵」大家日常生活,甚至協助解決不少難題;她舉例稱,本港地少人多,市區每逢繁忙時間,路上車輛總擠得水洩不通,泊車問題更困擾無數駕駛者,「衹要GIS技術更普及,並提高公共數據透明度,令市民得知身處地區的停車場是否額滿,便可作出更理想選擇,免卻『左兜右兜』浪費寶貴時間。」

 

危急關頭顯神威

 

她補充,除這些細節,GIS在危急關頭也能大派用場;以救火為例,消防員得知火警發生後,短時間內獲得最快到達現場的道路資訊,亦可事先查核該區設施,提早掌握滅火喉位置及儲水量等;各項資訊會一層一層地結合在一份地圖內,令行動更具效率、更安全。

 

發展尚有提升空間

 

現時已有多個政府部門購買這技術,協助設立平臺,解決硬件及技術問題。鄧淑明笑說,今時今日GIS在港已算舉足輕重,假如系統不幸發生故障,或影響整個城市功能,例如路燈、水管等,故它堪稱是無名英雄。

 

問及香港衹屬彈丸之地,短時間便可完善歸納所有資訊,該系統發展或許很快「到頂」;鄧淑明並不認同,指港人最講效率,即使搭巴士,等車15分鐘已感不耐煩,連3分鐘一班的港鐵都要追車,故GIS的發展必須追上這個城市的急速節奏。

 

 

知識破界限  建立世界觀

 

在外闖蕩多年,如今重回母校港大執教,鄧淑明直言,留意到兩代學生確有分別,「以前的學生十分積極,上課總是踴躍發問,落堂都不准我走,要繼續問;現在的則較為害羞,雖也專心聆聽,卻往往留待下課及所有同學離開後才發問。」

 

對港學生充滿信心

 

縱使學生「面皮薄」,鄧淑明讚他們勤力,每次都準備妥當、「Ask the right question」(問對問題),故她對香港學生仍充滿信心,相信可更上層樓,擔帶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

 

鄧淑明又說,20多年前教GIS課程時,曾叫學生做個案研究,當時不少以香港作題目;最近她安排學生做智慧城市專題研習,同樣讓學生自選地區或國家,其後發現遠至巴塞隆拿、維也納,近至南韓也有,卻沒一人選香港。事件令她反思,可能以前資訊不太發達,故學生大多專註本地,今天懂得放眼世界,「有世界觀當然是好事,可是我的目標始終是為本港訓練人才,所以最終都要加多條題目,要將相關知識Apply(套用)到香港。」

 

 

乒乓戰將勝在取長補短

 

醉心地理和電腦的鄧淑明,原來也有好動的一面,大學年代曾是乒乓球校隊成員,如今不時相約好友切磋球技。她憶述,當年校方曾聘內地名師當教練,對方嚮她分析戰術,說其身形較矮,不利跟對手「搓波」,但勝在身手敏捷、行動矯健,因此最好「以快打慢、速戰速決」。於是她日以繼夜苦練「擦邊球」,成功擊敗不少身材高大的對手。

 

除了乒乓球,鄧淑明笑言小時候也喜歡打籃球,奈何礙於體型,較少落場,卻不減其興趣,中小學時期一直參與籃球隊運作,以領隊或隊長身份為球隊張羅或聯絡事宜,在另一個崗位提供貢獻。她認為不論工作或興趣,均應撫心自問有何長短處,找到自己定位;熱愛一項運動,不代表一定要做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