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6

官商民合作 建構智慧城市之道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官商民合作 建構智慧城市之道

 

有研究指出,財富不均的問題未來會日益嚴重,一方面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三甲近年全被高新科技公司壟斷;另一方面,很多人預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l)和自動化等先進科技會引發大規模失業,而且牽連甚廣,由基層到專業人士也無一倖免。

 

人口老化貧富不均 科技可解難

 

好像Google剛在5月公布成功試驗以Al提升醫療質素,效果顯著。實驗以深度學習,整理10多萬住院病人的電子醫療紀錄,牽涉逾400億個數據,還包括醫護人員自由輸入的文字,這些過去機器難以處理的資訊,在瞬間就可精確搜尋,不單效率奇高,而且預測結果準繩,例如病患的死亡率、出院時的最終診斷等,準確度高達9成,遠勝傳統的方法。

 

此外,經濟轉型下,女性面臨的問題更嚴峻。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指出,今天女性為主的工種如收銀員、行政等文職會在自動化浪潮下首當其衝。

 

人口老化、貧富不均以至全球暖化這些挑戰都迫在眉睫。我們必須找尋解決方案才能改善生活,其中資訊科技可以扮演協助的角色,不過切勿本末倒置,人始終是最關鍵的一員。近日看到本地不少創意,正是最佳示範。

 

例如有社工配對基層婦女和小餐廳,讓婦女可以趁餐廳的休息時段,在閒置的廚房生產食品,藉小本生意來幫補生計;而餐廳也可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並增加收入。這樣以閒置的資源回應社區的需要,令人鼓舞。

 

政府撥款立法支持 利民助創新

 

也有醫生眼見許多長者不斷進出醫院,一方面令醫療系統嚴重受壓,另一方面長者也飽受舟車勞頓之苦,於是他連結多方醫療人員,包括營養師、脊醫、足病診療師和不同專科的醫生,大家運用休假的時間為長者上門或視像診症。目前服務對象是院舍長者,未來希望擴展至家居,讓人樂享居家安老。

 

全球暖化似近還遠,這樣宏大的議題令許多人望而卻步,不過一群年輕人卻想到把市區閒置的空間轉化成都市農場,讓人栽種蔬菜自用。但人煙稠密的香港,閒置土地哪裏尋?他們想到和銀行、航空公司、餐廳、學校等機構合作,至今已開墾了四萬多平方呎的農地,效果令人喜出望外。

 

從以上這些例子,看到年輕一代如何善於運用包括公私營機構和個人這些社會資源,群策群力,令大家有更美好的生活。這正是智慧城市的理想:由市民(people)、私人公司(private),以及政府和公營機構(public)合作(partnership),簡稱「4P」,結合各方的人才、資金和知識,合力建構大家的智慧城市。

 

其中政府的角色是制定大方向和法例框架,並提供資金,以及確保智慧城市基建可以惠及廣大市民,並將所訂原則能夠貫徹執行,例如建立一站式數據平台,讓人共享民生相關的資訊便是理所當然的舉措,這也有利民間的創新發展。

 

如果官商民可以充分合作,以私人企業的技術和資金、民間的專業知識和創意,正好可以分擔政府興建智慧城市的重擔。

 

為「4P」多行一步 理想化為現實

 

故此,政府應以開放的態度,牽頭和城中不同的機構和個人合作,才可有望在應對各種挑戰的同時,增進城市的競爭力和效率。

 

同時,每個人、每個團體及每所機構也可為這個4P多行一步,出一分力。如近日(6月11日)由專業財經資訊平台經濟通主辦的「香港智慧城市峰會2018」暨「香港智慧城市大獎2018」就是一個美好的示範。活動不單雲集了公私營機構、創科企業和教育界的精英,讓大家透過交流互動,促進工商科技界之間的協同效應;而且從6個範疇的得獎作品,可見創意中流露出對社群的關愛和對各種社會問題的思考。看到各界如何同心合力,一步一腳印地把智慧城市的理想化為現實,實在令人欣喜。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