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善用數碼化 建造效率增
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ICE)指出,全英國建築業年生產總值達1000億英鎊,但項目失誤卻造成損失每年210億英鎊。金錢之外,顧問公司麥肯錫的研究顯示,大型建造項目每每比原定計劃延誤兩成時間,因行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仍沿用舊有手法,例如紙本圖則,令修改非常耗時。
在現行運作下,即使些微的圖則改動也可「牽一髮動全身」,令項目失去預算,故業界正積極邁向數碼化。因在數碼世界,改動甚至設計錯誤的影響相當輕微,數碼化同時令溝通更便捷。
美國威斯康星州運輸處曾研究,若建造大型的「米歇爾高速公路交滙處」(Mitchell Interchange)採用三維(3D)立體模型,成本效益可大幅提升,尤其在「基本結構」、「道路/排水渠」等部分,料減兩成半至三成支出,令整個項目節省近1000萬美元。挪威高速鐵路延伸部分要兼顧120多個持份者,項目以地理資訊系統(GIS)包容各種訊息,促進更佳溝通,令設計得以順利獲批。
同時,GIS平台兼容的特性,可輕易把各種與工程相關數據,包括測量距離的光學雷達(LiDAR)、用來製作3D模型的點雲(point cloud)、量度海洋內涵如溫度和含氧量的立體像素(voxels)、近地軌道衞星(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影像、實時物聯網、建築訊息模擬(BIM)、數碼分身等,加以匯聚、儲存,以及與團隊分享,成為工程資訊的中央平台「通用資料環境」(CDE)。團隊會以它的資訊為準,避免重複或錯誤訊息帶來的混亂,並可接連明年正式啟用的一站式數據超級市場「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以及雲端平台作更多空間地理分析。另外,該平台既便利內部溝通,也有助全面評估項目成果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故善用CDE可提高項目的管理效率與質素。
香港審計署在2018年透露,地下公用設施密度極高,在鬧市尤甚,而道路挖掘工程是交通擠塞的主因之一。因此,發展局、路政署、地政總署及相關政策局,正共同探討發展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系統,其中3D GIS和BIM的可行性相信是研究方案之一。若政府能及早採用以GIS為核心的CDE,統一管理全港地下喉管,不單可改善挖掘工程的協調,減少道路擠塞和廢氣排放之餘,相信更能令市民體會到智慧城市的優勢。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